厚积薄发凝合力,宣讲聚力筑防线:海寨社区禁毒宣讲会圆满收官
毕节市七星关区清场镇海寨社区的青山绿水间,回荡着我们三下乡实践团服务基层、守护家园的铿锵足音。活动行至尾声,返程前夕,一场凝结了连日汗水与期盼的**禁毒知识宣讲会**,在村委会的场地上热烈开讲。这并非一场孤立的宣讲,而是建立在队员们连日来**走家串户耐心讲解、集市街头诚恳邀访、问卷调研精准把脉**的坚实基石之上,是前期点滴积累的“厚积”,迎来了今日面向社区更广泛人群的“薄发”!
精心筹备,共赴“无毒”之约
村委会的会议室被精心布置成宣讲的“主战场”。横幅高悬,展板林立,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队员们深知,要将禁毒知识,特别是极具迷惑性的新型毒品的危害讲清、讲透、讲进村民心坎里,既需要内容的权威专业,更需要形式的生动亲和。为此,团队进行了周密的分工协作:资料组确保图文手册详实精准;讲解组反复演练,力求语言通俗易懂;互动组精心设计趣味环节,打破宣讲的沉闷感。一切准备,只为让这“收官之讲”掷地有声。
直击新型陷阱,撕开伪装画皮
宣讲的核心火力,集中对准了那些披着“糖衣”的恶魔——极具欺骗性的新型毒品。主讲队员借助清晰的大幅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方言,将“跳跳糖”、“致幻邮票”、“加料电子烟”、“彩虹烟”等新型毒品的伪装外衣一层层剥开:
“大家看,这些包装花花绿绿像零食、像贴纸、像普通电子烟的东西,就是坏人用来害人的新花样!它们毒性更强,更容易让人上瘾,专门诱惑好奇的年轻人和警惕性不高的乡亲!”
结合真实案例,主讲人深刻剖析了这些新型毒品对个人健康(神经损伤、精神错乱)、家庭幸福(财产耗尽、亲情破裂)和社会秩序造成的毁灭性打击。重点传授了识别这些“伪装者”的关键特征和防范技巧,反复强调:“陌生人给的、来路不明的新奇玩意,特别是包装怪异、成分不清的‘零食’‘饮料’‘香烟’,千万提高警惕,绝不尝试!”
趣味互动添活力,知识入脑更入心
为避免“填鸭式”宣讲,让知识真正“活”起来,队员们巧妙设置了趣味有奖问答环节。题目紧扣刚刚讲解的新型毒品特征、危害及防范要点:
“‘跳跳糖’毒品通常会伪装成什么样子?”
“发现有人可能吸食了‘加料电子烟’,我们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如何教育孩子警惕陌生人给的‘新奇零食’?”
村民们,尤其是到场的乡亲们,从起初的略显拘谨,到随着问题的深入逐渐活跃起来。大家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踊跃回答。答对的村民收获实用小礼品(如印有禁毒标语的环保袋、文具等),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答错或存疑的地方,队员及时补充讲解,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笑声、掌声、讨论声交织,枯燥的知识在互动中变得鲜活,防范的意识在参与中悄然筑牢。
前期耕耘结硕果,携手筑牢“防火墙”
宣讲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前几日扎实的“播种”。正是队员们一次次叩开家门,面对面讲解基础毒品的危害,唤醒了初步的警觉;正是他们在集市人流中不厌其烦地邀请填写问卷,精准摸清了社区禁毒认知的盲点和需求,才使得今天的宣讲内容如此有的放矢,直击要害。到场的许多村民,正是前几天接受过入户宣传或参与过问卷调查的“老面孔”,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对团队前期工作的认可。一位曾接受过入户宣讲的大叔在会后感慨:“前几天听你们讲就觉得重要,今天这课更清楚了,特别是那些新花样,真是防不胜防!回去一定跟家里人都说说!”
青春聚力护海寨,无毒信念薪火传
随着宣讲会在热烈的互动中圆满落幕,我们三下乡团队在海寨社区的禁毒宣传主体活动也画上了一个有力的句号。这场在村委会举办的宣讲会,是连日来辛勤付出的集中呈现,更是将禁毒知识更深、更广播撒进海寨沃土的“助推器”。从分散的入户到集中的宣讲,从个体的了解到群体的共识,我们努力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特别是防范新型毒品的警钟,深深敲响在每一位参与村民的心中。
返程在即,但我们深知,禁毒宣传没有终点。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宣讲会上的知识、手册上的图文,更是一颗颗被唤醒的警惕之心和一份份守护家园的责任。愿海寨社区的乡亲们,能将这份识毒、防毒、拒毒的力量持续传递,让“绿色无毒”的理念如同山间的清风,长久浸润这片美丽的土地,共同筑牢守护万家安宁的坚固防线!青春聚力,禁毒不息,海寨的明天必将更加纯净、安康!
作者:刘银银 白万尹 饶良豪 曾家兴 杨政金 曾玉林 来源:毕节市七星关区青场镇海寨社区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