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7月15日,由我校管理学院“荔风少年行”突击队联合石碁镇团委、少工委主办的“非遗传承・红色领航”暑期夏令营圆满结营。21名少年学员在五天的沉浸式课程中,接受了“非遗+红色”“文化+实践”的多维训练,不仅以指尖技艺传承非遗精神,更在躬身体验中筑牢理想信念,彰显青春担当,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非遗创新·红色传承:剪纸里的历史回响。
开营仪式
剪刻红色史诗:非遗技艺焕发时代光芒
在“非遗剪纸”课程中,志愿者将《十七棵松树》《四渡赤水》《翻越大雪山》等长征史实转化为剪纸创作素材,通过“剪刻+叙事”教学法,让学员在创作中读懂历史。
当33层宣纸堆叠出的《雪山征途》浮现纸上,学员们感慨:“剪一座山要这么多刀,红军翻山该有多难!”这一场“以剪刻史”的思政课堂,不仅激活非遗的生命力,更在一刀一刻中点亮信仰火种,形成了革命精神的艺术表达与价值传递。
飞针走线叙忠诚:广绣课堂铭刻红色记忆
学员广绣作品
“广绣技艺・红色记忆”课堂采用“四步递进法”——听红色故事、学刺绣技法、绣主题作品、讲心灵感悟,带领学员在传承传统技艺中探寻时代精神。在素白绣布上,南湖红船、五星红旗次第绽放,虽针脚稚嫩,却情感真挚,成为青少年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感性载体与文化桥梁,也让广绣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新生机。
文化融合・研学实践:红木古韵中的文化自信
研学合影
在“文化融合·研学实践”板块,学员走进石碁镇美丽圩镇客厅与永华博物馆,面对承载岭南文化的红木屏风与旧时农具,孩子们探寻历史脉络,触摸匠心温度。“木头里藏着会飞的神兽!”孩子们惊喜连连,传统文化从“高冷的展品”变成了“身边的故事”,唤醒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与热爱。
徽章绘梦未来:从方寸图案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学员徽章作品
本次夏令营创新推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徽章实践课,以“符号设计锚认知、实践过程促内化、价值传播拓纵深”的理念,指导学员创作出一批蕴含国家战略和时代精神的徽章作品。
从“彩虹青山”到“丰收麦穗”,从“火箭飞天”到“和平地球”,每一枚徽章皆是学员心中的家国图腾,也是新时代青少年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艺术化表达,实现了“大道理”的“小表达”,增强了政治话语的吸引力、感染力。
身体力行悟信仰:障碍赛中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障碍赛以“体验+史实”的方式将红色记忆具象化。“飞夺泸定桥”环节中,篮球铺设的“铁索桥”让营员们屏息通过;“爬雪山”赛道的棉花雪地里,跳跃与呐喊交织共鸣。终点处,孩子们把小红旗贴满中国地图,高呼“三军会师”,汗水与星光汇成一首动人的青春赞歌,也让“长征精神”在奔跑中鲜活、生动地被铭记。
非遗即课堂,成长亦治愈:结营感言温暖人心
学员正在填写调查问卷
“非遗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思政教材;非遗不是解药,但可以是治愈情绪的渡船。”
结营调查问卷显示,87%的学员在“情绪改善”项目中勾选“显著提升”。有学员动情写道:“剪坏的《雪山》作品被老师拼成浮雕时,我突然明白——不完美才是成长的勋章。”
这场“非遗+红色+心理+育人”融合的暑期实践,让孩子们在精神洗礼中更加坚定了自信之根、信仰之本、奋斗之志。
尾声:青春作答“百千万”,厚植家国新担当
“百千万工程”不仅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蓝图,更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荔风少年行”突击队以非遗为媒、以信仰为魂,将传承与创新、爱国与实践、文化与成长紧密相连。未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将持续打造沉浸式、体验式、融合式育人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