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光微露,作业辅导开启新程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三胜村的教室里投下斑驳光影。巢湖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早早到位,开启了新一天的作业辅导环节。孩子们捧着作业本围坐桌前,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如同晨间的序曲。志愿者们穿梭其间,耐心解答数学难题、指点作文构思,轻声细语的讲解里,藏着知识传递的温暖。这段安静的辅导时光,为全天的课程打下了踏实的基础。
图为支教队员正给小朋友辅导作业。张慧供图
二、科学启蒙,初识科学的模样 作业辅导结束后,第一堂科学课以“什么是科学”为起点,开启了孩子们的科学启蒙之旅。志愿者徐佳站在讲台上,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科学就是发现身边的秘密,比如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为了让抽象的概念更易理解,她举了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这背后就有科学道理哦。”
随后,她播放了精心挑选的科普视频:有宇宙星体的运转画面,有动植物生长的延时摄影,还有大自然中彩虹形成的过程。画面里,浩瀚星空的璀璨、种子破土而出的力量、雨后彩虹的绚丽,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不时响起“哇”的惊叹声。视频结束后,徐佳笑着提问:“大家觉得科学有趣吗?”“有趣!”孩子们齐声回答,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这堂基础科学课,没有复杂的实验,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世界的种子。

图为支教队员正在开展科学探索课程。张晶供图
三、巧手生花,扭扭棒的魔法课堂 第二堂课,志愿者张晶带着五彩斑斓的扭扭棒走进教室,手工课的奇妙之旅正式开启。“今天我们用这些‘魔法棒’做四叶草和蝴蝶哦!”她举起一根绿色扭扭棒,指尖灵活转动,很快折出一片心形叶片:“先弯出四个叶片,再固定叶柄,四叶草就有了幸运的形状啦。”
孩子们拿起扭扭棒,有的跟着步骤慢慢弯折,有的举着歪歪扭扭的半成品向志愿者们求助。张晶挨个指导,帮一个小男孩调整蝴蝶翅膀的弧度:“这里再弯一点,像蝴蝶展翅飞的样子。”教室里,彩色扭扭棒在小手中翻飞,有孩子兴奋地举着完成的四叶草,还有人把蝴蝶别在胸前,跑来跑去展示成果。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孩子们的笑脸上——这堂充满创造力的手工课,让每个孩子都成了小小的“魔法师”。

图为志愿者张晶教小朋友用扭扭棒制作手工模型。贾西慧供图
四、国学浸润,探寻古人避暑智慧 第三堂课的国学文化聚焦“古代避暑方法”,志愿者盛晓婷走上讲台,为孩子们揭开古人的夏日清凉智慧。“大家知道没有空调的夏天,古人怎么降温吗?”问题一出,孩子们纷纷摇头。志愿者展示着古代冰鉴的图片:“这是最早的‘冰箱’,里面放冰块,外面放食物,既能保鲜又能降温。”
随后,孩子们跟着了解到更多巧思:穿轻薄透气的葛布衣裳、喝冰镇酸梅汤和绿豆水,还有人会到树荫下摇着蒲扇纳凉,甚至用井水擦拭地面降温。“原来古人这么聪明!”一个小女孩恍然大悟。这些蕴藏在生活里的古代智慧,在生动的讲解中变得可知可感,让国学课充满了生活气息。
图为支教队员正在给同学们上国学文化课。张慧供图
五、日有所获,成长路上的温暖印记 从作业辅导的耐心陪伴,到科学课的好奇探索,再到手工课的巧手创造与国学课的文化浸润,多元课堂让三胜村的暑期充满成长的力量。这些温暖的瞬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为“三下乡”的篇章添上了绚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