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新农人·新良田:屏南“一亩田”的共富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从荒地到沃土:福农学子解码屏南“一亩田”的共富密码
作者:张彤瞳 连宇 裴姿盈
宁德市屏南县四坪村的田埂上,一场“认领一亩田、荒地变良田”的变革正在生长。如何从“领田”破题,让荒土长出“兴村之苗”?7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云上四坪·青创行”实践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四坪村,与当地新农人潘国老对话,从合作社视角解码“一亩田”模式的产业密码。
 
2017年,四坪村紧随龙潭村启动“文创兴村”,在外经商的潘国老带着“让故土重获生机”的执念返乡。四年间,他和团队坚持“零除草剂+生物多样性种植”,把长满茅草的荒山翻成了沃野。“不是一个人在干,是大家一起‘共享’。”潘国老说,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昔日闲置的土地变成了“共富田”——绿水青山间,共同富裕的路径逐渐清晰。
图为潘国老老师与食光梯田。黄彦清 供图
 
“生态农业不是‘不用农药’那么简单,是消费者、生产者和环境的‘三方共鸣’。”访谈中,潘国老向实践队强调“认知突破”的重要性。为了消除大众对生态农业的误解,他推动“产教融合”:打造生态教育营、开设农田体验课,让学子们走进“田间课堂”,用实践读懂“生态”的真正含义。
 
“生态产品好,但市场不认‘贵’,怎么办?”实践队员陈露的提问,戳中了生态农业的痛点。潘国老坦言,当前面临“市场认知不足、优质难优价”的挑战,为此他构建了“土地流转-生态种植-品牌深耕-多元经营-利润反哺”的闭环产业链:推出“我在屏南有亩田”品牌,将蜂蜜、稻米等农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整合“屏南八百”等地方平台,建立“认领一亩田”服务系统,覆盖生产监管、品牌营销、产业链延伸等环节,走出“党政担当+社会参与”的粮食安全新路子。
 
潘国老的实践,与屏南县“粮食安全行动”形成了“同频共振”。2020年,返乡青年白晓洋发起“我在屏南有亩田”,以“购米包地”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让消费者与农民共担风险,推动荒地复垦;2021年,屏南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从实践中提炼“认领一亩田”机制,解决了生态农业资金短缺问题。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的亲自认领,更让这一模式“走红”——如今,“我在屏南有亩田”数字平台上,1250.02亩农田被全国“田主”热情认领,荒土真正变成了“希望田”。
图为认领一亩田的实地图片。刘雅贞 供图
从荒山到沃土,四年的生态耕耘,让实践队员们看到了“生态+产业”的无限可能。“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是时代的浪潮。”潘国老的话,让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青春智慧融入田畴,当“新农人”的理念唤醒沉睡的土地,四坪村的山水间,正升腾起绿色振兴的蓬勃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潘国老合照。黄彦清 供图
 
 
 
 
 
 
作者:张彤瞳 连宇 裴姿盈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情系特殊儿童 爱筑成长梦想 —— 保定学院三下乡团队携手儿童福利院,共筑爱心之旅
  • 风自茶山来,故事驻心间
  • 风自茶山来,故事驻心间
  • 七月中旬“茶研阅社”突击队翻山越岭来到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微风带着茶香吹过岭南的群山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即将走向尾声这是一段旅程的终
  • 07-23
  •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足下无坦途,体育凝劲骨
  • 苏州大学学子三下乡:彩虹桥连“欣”与“辛”,开学一课润童心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