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不是疾病?
多元成家争议多,国内外超过百位精神科医师连署力挺婚姻平权,当中有多名精神医学界大老与中研院学者,发起人之一吴易澄强调,在精神医学定义里,同性恋不是疾病,研究证实,儿童在不管同性或异性双亲教养下,心理发展没有差异,这次医师站在专业立场发声,希望唤醒大众理性看待并探讨婚姻平权议题。
多元成家草案引发激烈讨论,当中正反意见持续拉锯,11月30号更走上街头交锋,经过一个多礼拜酝酿,国内外112位精神专科医师基于专业立场,站出来挺婚姻平权,当中包括精神医学界大老文荣光、胡海国,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郑泰安等。
担任发起人之一的新竹马偕医院精神科医师吴易澄说:「在精神医学定义里面,同性恋已经不再是疾病了,这是我们必须要强调的,其次,我们要强调,性特质是多元、多样的,这是身为临床工作者必须去尊重,也要呼吁大家共同尊重,再来透过这样声明,希望社会各界更理性态度与方式,来理解多元成家、同性婚姻与多元性别认识。」
针对外界对同性父母教养的疑虑,吴易澄以过去三十年的实证研究,强调家长的同性性倾向,不会造成抚养孩童的性心理发展异常或社会适应困难,也没有证据显示同志家庭会影响子女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这份「台湾精神科医师支持婚姻平权连署」13号正式上网,声明中呼吁各界应理性理解多元成家诸草案内容,避免误解或歧视言论致使社会集体恐惧与偏见、产生污名效应,导致非异性恋者的处境艰难,甚至造成对于身心健康的威胁,强调支持多元性别的婚姻平权,并在法律与社会层面保障多元性别家庭生养、领养、抚育小孩的权利。
时间:2020-03-14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大学生为何不愿去学校的心理辅导室
-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全国381名大学生,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86.3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
- 狐狸见自己确实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来,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说:“这些葡萄根本没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