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面对家中多愁的青少年
家境优渥的小华凭借父母无条件的宠爱,想要什么就要有什么,心傲气盛的他更以死要胁来获取更多,一举一动都让父母伤透了心;花漾年华的小艾在校人缘不好,突发忧郁症的她,一遇有无法调适的挫折,只能以死表达沉默的压力;沉迷网路的阿宗日夜埋首虚拟世界,却无法在现实环境生活,渐渐地抗拒上学、不再外出,任凭父母好言相劝却依然故我…
依据台北市政府自杀防治中心去年所接获的3,722件次自杀未遂或高风险转介案件中,17岁(含)以下青少年占了134件,而其中有高达82.8%的青少年是因「感情或人际关系因素」的困扰所致,而「精神健康或物质滥用」及「学校适应或生涯规划因素」则分占第2、3名,且有64.2%的青少年其实是同时受到两种以上的原因所困扰。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医护管理处长刘越萍表示,青少年往往忽略自己有解决困难的能力,而过度地用情绪支配自己,甚至冲动地采用激烈的方式来解决暂时的问题。当然不是每个处于情绪低潮的青少年都会自杀,偶发的自杀意念,在许多青涩少年中常见,家长不必杯弓蛇影,但也不容忽略它的影响力。
刘越萍说,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不时牵引着现代父母的心,然而在担忧儿女无法获得更好照顾的同时,无条件的付出与保护有时也使青少年逐渐丧失了自我发现、承受压力及责任的能力,导致有情绪困扰时,常常无法自己发现它来自何处或自己寻求可能的解决方式!如何适度的陪同与引导孩子们克服这样的困境,是父母与孩子需共同面对的一大课题。
进一步分析这群青少年的感情或人际关系困扰时可发现,12-17岁青少年多以家人相处困难为首,感情问题次之;而12岁以下则以同侪人际困扰为主。青少年所面临的人际、家庭、学业与自我认同的问题与孩童时期不同,他们虽然开始寻求独立自主与自我决定,但有时又害怕自己有所闪失,种种矛盾造成情绪的大起大落,也常让父母难以捉摸;台北市政府自杀防治中心关怀访视的经验里,青少年面对难以解决的压力时,多不敢主动向家人、师长甚至专业人员求助,却时常与同侪朋友们倾诉心事,其实他/她们只是希望有人愿意多了解自己的感受、不适。
知名作家柯书林临床心理师表示,父母必须「打从心底」接受孩子长大的事实并学习放手,或是帮孩子找个「懂得聆听」、「能贴近孩子想长大心意」的大人,让孩子有机会透过这个大人,自在地陈述自己;台北市政府自杀防治中心呼吁家长应保持「3心、2意」来面对家中多愁的青少年:
1心:「耐心」聆听孩子声音
父母可透过平日的家庭亲子互动,了解儿女在学业表现及校园人际互动上面临的压力,既能达到陪孩子说情绪,又能协助孩子学习面对情绪挫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经验传承及协助孩子认识自我的「独特」与「限制」。
2心:「细心」观察孩子情绪
不要因为忙碌而忽略儿女的异常情绪反应,若发现儿女出现情绪不稳定或其他异常行为时,宜适时的关心、倾听与陪伴,别只顾说教!必要时寻求校园辅导体系及专业医疗团队的协助。
3心:「用心」培养孩子承担能力
陪伴儿女思考挫折发生的原因,学会欣赏儿女的优点,而非一味的要求儿女当完美小孩!当父母接纳青少年次文化的生活、表达方式,就能与孩子一起渡过青春期渴望被看见与被认同的发展历程。
1意:「在意」孩子的小小改变
别吝于赞美儿女,练习放大儿女的正向行为,尝试在儿女生活及学业表现上的小小改变,给予热情的称赞及反应,如:亲亲他/她们的脸颊、给他/她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等。
2意:陪伴孩子「创意」思考
注重家庭气氛的经营,利用生活小智慧陪伴儿女进行创意思考,既然增进家庭亲子互动,亦能增加生活的乐趣,放手让儿女尝试、创作,能帮助父母缓解生活压力,让孩子快乐成长!
时间:2020-03-10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大学生为何不愿去学校的心理辅导室
-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全国381名大学生,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86.3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
- 狐狸见自己确实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来,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说:“这些葡萄根本没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