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对强迫型工作者的情绪问题
许多人趁着端午连假出游旅行,连续假期提供放松和纾缓低落情绪的机会,是否真能有效释放工作的压力?休假有那些正面影响?根据一篇发表于〈压力与健康〉期刊的研究发现,休假对于强迫型工作者(工作狂)在与工作有关的反思与情绪上具有正面效果。该研究以54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夏日假期前两周、假期中以及假期后第一周、第二周和第四周进行评估调查,询问受试者包括反思题「我担心着必须完成的工作」、「我思考着之前工作中所发生的事情」,及情感健康题「今天你感到多快乐?」「今天你觉得多满足?」与「今天的心情如何?」等问题。
该研究发现,假期为所有工作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复元机会,特别是即使在非工作时间,依然会因为强烈的内在驱力而无法不工作的人。较长的假期能让强迫型工作者暂时将工作抛诸脑后,有效改善情绪状态。其假期结束返回工作后,相较于非强迫型工作者,强迫型工作者能较快回复之前的工作状态。但平日晚上或周末的休息时间因时数太短,不足以对身心健康达到正面效果。
乐群诊所范乐群院长表示,若强迫型工作者对假期没有适当的安排,一到休假期间,可能会因为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昏睡、暴饮暴食、整天发呆,反而让身体更加疲劳。若强迫型工作者在休假期间,还挂念公事时,容易感到焦虑、孤单,甚至因为觉得自己失去价值而排斥休假,导致倦怠感、对事物提不起劲、眼睛干涩、头晕、心悸及胸闷等轻微的忧郁症状。
范乐群指出,休假的天数须考虑工作的年资、阶级及与工作职场商量,由于东方传统观念会认为休假是偷懒、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强迫型工作者而言,休假常会产生不安与罪恶感。范乐群建议强迫型工作者要改变对工作与休假的价值观,可以试着问自己希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快不快乐等问题。此外,休假仍须有计画与目标,安排旅游或培养的兴趣,都是充实假期很好的方式,避免自己因为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感到失落。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叶雅馨主任表示,休假必须是让自己感到没有负担,所以预先安排假期,不要选在有重要工作任务非自己处理不可的时候休假是必要的,特别是休长假。休假是一种将工作与生活切割的练习,一开始,练习在休假中多注入快乐的经验,并学习让自己放松,可以到家里附近公园或操场散步、看场电影、喝个咖啡度过轻松的下午。特别是强迫型工作者从认知上加入休息是为了应付更多工作,及让工作更有效率…的概念,较可以享受什么都不做的感觉。叶雅馨建议,不要在休假时为自己订定难以达成的目标,例如平时不常爬山的人,不要强迫自己在休假时挑战爬高山;不擅长炊事的人,避免选择假日在家宴客。强迫型工作者容易在休假时还想着工作的事,因此可以先从每个月的周休二日中,挑选一个礼拜的假日,练习让自己好好放松,学习将时间留给自己。进而安排一个礼拜或一个月的专心休假,如同上述研究的结果,较长的休假,让强迫型工作者能暂时将工作抛诸脑后,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时间:2020-03-05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大学生为何不愿去学校的心理辅导室
-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全国381名大学生,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86.3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
- 狐狸见自己确实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来,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说:“这些葡萄根本没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