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自己来掌舵
一晃几年就这么过去了,最初的青涩很快褪去,曾经不顾一切地横冲直撞让自己头破血流,就像歌里唱的,易碎的骄傲撒落一地,你觉得自己算是跨过了山和大海,也穿过了人山人海。
不经常思考的人,惰性总会让人得过且过混日子,不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就等于你安于现状,接受了平庸而卑微的的生活,失去了年轻人本应该有的那种冲劲儿和干劲儿。
这些年,你不再把“再不疯狂就老了”当成口头禅了,你觉得心累,也老大不小了,不想再瞎跑了,找份安安稳稳的工作,老老实实买房、相亲、结婚、生子。
可是一次朋友聚会,偶然间听闻当年的谁谁谁还在闯荡创业或漂泊打拼,不由得羡慕他们怎么还能那么有冲劲,而自己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有时你安慰自己,毕竟人各有志。
可总还是有几个晚上你会彻夜难眠——不甘心,但又不知怎么挣脱。
才二三十岁,不少人就觉得人生似乎已经可以一眼望到尽头,这辈子难道就真的只能这样了?
现在不光是80后,就连90后都开始动不动说自己老了。
于是年龄成了这代年轻人一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过了25就开始对年龄躲躲闪闪,要到了30就更是讳莫如深,所有人都恨不得年年都是18岁。
其实我们怕的不是年龄本身,而是年龄背后已经被社会固化下来的一整套“规定动作”——人生阶梯上的每一步都被贴上了最后期限,我们就像拿着相同的剧本演戏,差别不过是谁演得更逼真而已。
可谁也不敢扔了剧本,随着年龄渐长,连一点点改变台词的冲动都成了一种羞耻,随时都有被身边的人讥为不成熟的风险。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些年青春怀旧的电影越来越多,票房越来越火,但去影院怀旧的主力却是还未老去的80后、90后。
罗曼·罗兰有过这样的观察,他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其实,我倒觉得现实远非他所描述的如此消极,但作家往往擅长以言语的机锋,给世人以当头棒喝。
在二三十岁的年纪上就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人生,光是写下这句话我都觉得可笑。
睿智如孔丘,到了四十才不惑,到了五十才知天命,身处现代的年轻人何苦早早就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期?
年轻,不成熟并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不急于给自己定型,是还能尝试人生的各种可能性。现实中我们太希望自己能“快速成型”,可年轻人轻易地放弃对其他可能性的好奇,无异于杀鸡取卵。
或许很多人也曾用力思考过所谓的“捷径”是否真的是捷径,可结果也没得出个所以然,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因为想得太多,而经历的太少吧。
套用句滥俗的说法,年轻本身无关年龄,而只关乎心态本身。抛开眼前这点鸡毛蒜皮,放到整个一生的尺度上来看,今天的稳定未必真是稳定,而今天的冒险也未必真是冒险,结局都是要走出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才看得清。
所以还年轻,为什么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呢?毕竟还年轻,这辈子还可以有些不一样。
我们的人生应该自己来掌舵,而不是随波逐流,在工作时要努力做好,在创业时多想想经历过的艰辛,人生没有重来,但可以努力将未来过得更好!
时间:2020-03-03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请不要再在意别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个十分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当别人对我说:内向的人不好,没有前途。我就会认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内向,怎么办呀。当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学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这应该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精神实质与本来面貌。可是在当下的大学校园,这种
- 04-03
-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
- 04-0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
-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经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 04-03
- 大学生为何不愿去学校的心理辅导室
-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全国381名大学生,发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86.3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
- 狐狸见自己确实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来,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说:“这些葡萄根本没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职业
- (一)发现自已的内在需求
美国杜邦公司副总裁卡尔夫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
- 04-03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问卷
- 以下问题是为了你的健康状况并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调查。请你按题号顺序阅读,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体验到的项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