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三下乡:保护建筑古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建筑,6月28日,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古建筑保护小分队”暑期三下乡服务队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进行了古建筑参观和学习。此次参观学习,是对古建筑的一次全面了解,在此期间,队员们用手机对古建筑进行了拍照记录,并进行了拍照解说。经过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发现,当地的古建筑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民间建筑、民居等。其中不乏一些精美的建筑,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队员们通过参观和学习了解到了当地建筑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传统建筑的热爱之情。一、古建筑——河南古村落 巩义市芝田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当地也拥有着众多古村落。队员们在参观当地的古村落时,发现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保留着传统建筑的形式,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例如在石门村,队员们在这里看到了一座具有明显清代建筑风格的古村落,并且这座古村落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另外,队员发现了明清时期的亭阁式建筑——启圣阁。屋檐为歇山式。队员采访了当地村民,对启盛阁也有了解。启圣阁是河大王庙的附属建筑北配殿,也叫春秋阁,内供奉三国关公。大门对面便是伊洛河。曾流传着洛神的传说。队员通过对古建筑进行参观和学习,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二、古建筑——明清亭阁式建筑 明清亭阁式建筑形式丰富,种类繁多。如:观音堂、大庙、文昌阁、关帝庙、孔庙等。这些古建筑均是土木结构,木柱支撑屋檐,以木作梁架,顶为一斗三升或斗拱结构,面阔三间或五间,进深三间。其中有部分建筑在历史上曾被毁坏,但大部分的建筑仍保存完好。另外,还有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砖砌塔。这种建筑形式多见于明清时期的民居之中,是由砖石砌筑的塔体。在砖砌塔上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队员们通过参观和学习了解到了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其文化内涵。三、古建筑——建筑艺术瑰宝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艺术结晶,它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文明的一座宝库。中国古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完整的技术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近代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不少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毁灭。我国现存古建筑大多是明清以来所建,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我国古代建筑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到火灾破坏,但保存下来的并不多。现存古建筑大都为明清建筑,特别是北京明清两代皇宫保存最为完好,这不仅因为它们是皇家宫殿建筑,也是由于它们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艺术水平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因此,人们把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古建筑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三颗明珠。四、古建筑——古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上八里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在上八里镇,不仅有不少精美的建筑,还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内涵。古建筑群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古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崇尚木结构建筑,他们根据自然条件和现实需要,采用木头、木头制作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木建筑占很大比重。中国古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古代建筑用他们高超的技艺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建筑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人类建筑的成果,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古建筑保护小分队”暑期三下乡服务队的队员们通过本次古建筑参观学习,了解到了古建筑的特点和内涵,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发现了古建筑的特色和内涵。这些古建筑不仅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了武术、剪纸、绘画等众多民间工艺。队员们通过对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古建筑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次的古建筑参观学习不仅让队员们了解了当地古建筑的特点和内涵,还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和知识,增强了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图为启盛阁全貌

图为古建筑小分队队员采访村民
时间:2023-07-02 作者:张书玮 来源: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 关注:
- 淬英雄之心铸青年之魂
-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重温先辈们的足迹,感受红色革命遗址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体会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创建和革命历程中的辉煌业绩
-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