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湖南工商大学公共与人文地理学院“为霞尚满天”团队成员于7月4日再度集结,拟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做最后的准备。“为霞尚满天”团队以“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村老人何以可为:文化传承视域下乡村长者志愿服务队建设路径的探究”为依托,在张婷老师和陈燕丽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展研学活动,经过两天紧张的讨论,团队成员已对此次调研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调研计划进行了初步的完善与整理。 经过研究讨论,团队确定以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为研究方法,以建设乡村长者志愿服务队为手段,以建设自治乡村、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导向、以帮助农村老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最终目的,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调研活动。


首先,“为霞尚满天”团队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别对长华社区、金麓西岸和苑小区、睦邻医养施家港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周边小区的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和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此次调研主要涉及到社区中老人怎样看待社区治理的现状,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以及社会支持对老年参与社区治理影响等方面。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参与调查社区的大多数老人都非常配合,思想觉悟非常高。团队成员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他们很乐意为社区中的治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会积极的参与社区活动,他们希望有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也希望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老年人能够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治理。老年人在社区参与的意愿越来越高,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他们不仅仅是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对象,还是社区治理“合伙人”的身份,享受着老有所为带来的成就感与获得感。团队成员也鼓励老年群体响应国家号召,倡导老人们能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治理、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为社区治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在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一些阻碍老年人参与治理活动的因素,比如:社区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社区宣传途径和力度不足、老年人参与权的保障有待加强等等。这些发现进一步明确了整个课题的思路和重点,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调研中,团队成员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语言不通,调研对象的情绪处理难题,高温天气的影响等等。在调研过程中,由于部分老年人理解力较差,需要团队成员解释和沟通,但团队成员与调研对象存在语言差异,一定的沟通障碍拉长了个体数据收集的时间,引起老人的抵触情绪,导致调研效率十分低下,阻碍了调研的顺利进行。加之高温天气的影响,给团队调研的进度造成了阻碍。对此,团队成员及时向指导老师反映问题并进行讨论,老师就此给团队成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建议我们有选择地选择调研对象,耐心安抚老年人情绪,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后续调研。于是,在线上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入了“电子问卷”的方式把问卷发到了更多人手上,既解决了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又快速地收获了更多样化的数据,大大提高了调研效率。在线下团队成员采用与当地老人聊聊家常的方式与老人拉近距离,然后切入话题,深入地了解问题,获取重要的信息。

在以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的同时,适当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当地老年人社区参与状况及活动宣传途径,工作人员也非常积极配合此次调查和访问。虽然此次调研活动充满挫折,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和团队各成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调研实践活动紧紧贴近社区实际,力求做到真正地反映现实问题、调查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为老年人发挥主体意识、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提供合理化反馈与意见,也更加坚定了“为霞尚满天”团队对调研课题实地价值的考量,为后期探索乡村长者志愿服务队的建设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