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三下乡:调研稳定增收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调研伊始,团队首先来到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大纪汗村,其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323户896人。队员们通过与村民面对面访谈、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大纪汗村产业发展现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产业兴旺,农民有事做、有钱挣,农村才能活力四射!63岁的老党员贺爷爷饱含深情地说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地好日子,政府让我们现在养牛养羊有了保障,我们收入提高了不少,大学生娃娃要好好学习,为社会做更多贡献”。言语之中饱含着一名老党员对党对国家的感恩与热爱!

资产帮扶,稳定增收

通过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了解到2020年以来,陕西榆林榆阳区在大纪汗村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资产收益帮扶稳定增收的路子—— 资产收益帮扶“333”模式,即:三个参与、三个明确、三个动态。三个参与分别是政府主导参与、企业运营参与和群众监督参与,三个明确分别是明确参股的主导产业、明确合作的龙头企业、明确合作的方式方法,三个动态分别是扶持对象动态管理、扶持资金动态管理和收益分配动态管理。通过实施“333”模式,打破了大纪汗村产业小而散的瓶颈,解决了原来养殖产业发展短小散,无拳头产品,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破解了产业帮扶不精准的难题,解决了到户产业成效不明显,年年扶、年年不见产业,重复投资、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消除“三类户”发展产业的困惑,解决了老弱病残等帮扶对象无法直接从事产业,易致贫返贫的问题;不仅明显提高了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让受扶持的低收入户年收入增加800-2400元。

巩固成果,模式推广

大纪汗村积极探索实践走出的资产收益帮扶“333”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向更深层次奠定良好基础,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团队经过10天的深入走访调研,对资产收益帮扶“333”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团队将持续追踪大纪汗村“333”模式发展进程,同时利用自身专业所学,总结大纪汗村资产收益帮扶“333”模式实施的成功经验,形成以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为形式的成果,为干旱、半干旱贫困地区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参考。未来,团队将始终铭记农林高校的使命担当,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己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足点,坚持把论文写在广大的田野大地上!

时间:2022-09-03 作者:李贤 王浩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榆阳区调研队 关注:
  • 西农学子三下乡:调研稳定增收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
  • 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
  • 8月6日,本团队来到淮安市清江浦区工农路社区委员会进行宣传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为了让群众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的知识,也是为了淮
  • 09-0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