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沂蒙之行,探寻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号召下,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实践队于2025年1月20日至1月23日踏上了沂蒙大地,深入探寻沂蒙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重走历史足迹、深化历史认识,队员们在沂水县博物馆、沂水县桃棵子村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实践活动开始前,实践队长召开了线上会议。会上,队长详细介绍了此次实践的背景、目的、形式以及安全事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心聚魂的新时代价值”,这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此次实践的重大意义,他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决心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汲取精神养分。
抵达沂蒙后,队员们首先来到沂水县博物馆。在博物馆的红色文化专区,他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通过参观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沂蒙山抗战历史,深刻体会到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特质。在瞻仰沂蒙精神著名代表人物照片时,红嫂祖秀莲的故事格外引人关注。1941年冬,在日军大扫荡中,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查员郭伍士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祖秀莲发现后,将他转移到山洞里,送水送饭,擦洗伤口,甚至熬鸡汤给他补养身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照料,郭伍士重返前线。祖秀莲的事迹深深打动了队员们,她不顾个人安危、无私救助伤员的精神,正是沂蒙精神的生动体现。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博物馆在弘扬沂蒙精神方面所做的工作,队员们采访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了博物馆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举办红色文化展览、开展红色文化讲座等,还分享了参观者对红色文化专区的关注情况。队员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红色文化,对沂蒙精神的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强。受此感染,队员们主动志愿担任博物馆红色文化专区的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述红色故事,传播沂蒙精神。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将那段历史鲜活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沂蒙精神的魅力。
离开博物馆后,队员们前往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一件件承载历史故事的旧物,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辛与感动。看着记载红嫂祖秀莲熬鸡汤救伤员郭伍士的雕像,队员们不禁想起红色歌曲《沂蒙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祖秀莲故居,队员们瞻仰了祖秀莲雕像,通过观察屋内陈设、墙壁上的照片和书画,感受红嫂当年的生活环境,体会沂蒙精神的社会影响。故居旁的村民告诉队员们,近年来有许多领导干部、大学生来参观红嫂故居,这表明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桃棵子村,村民热情地带领队员们寻访抗大旧址、藏兵洞。队员们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亲身感受抗战时期的艰辛。在抗大旧址,队员们想象着当年抗大学子们在这里学习、战斗的场景,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藏兵洞见证了当年军民为抵御外敌所做出的努力,狭窄的洞口、隐蔽的洞穴,无不体现出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敢。
此次实践活动,让曲阜师范大学的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沂蒙精神的内涵,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沂水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践行“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红绿相映·多彩沂水”精品线路提升打造,助力“文旅活县”战略实施。这为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让红色文化与当地的发展紧密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
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实践队的此次沂蒙之行,是一次探寻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的旅程。队员们将带着沂蒙精神的鼓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播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