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智”享农业,“惠”助丰乐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智”享农业,“惠”助丰乐发展————安徽师范大学“皖知乡兴”团队探寻丰乐镇智慧农业密码
屈致远 阿秀奕
摘要:7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皖知乡兴”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丰乐镇新华村观摩智慧农业系统,实地了解新华村农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智慧农业、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经济新形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7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皖知乡兴”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丰乐镇新华村,调研丰乐镇智慧农业系统,探寻智慧农业助力农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奥秘。
智慧农业,助丰乐乡村振兴
  近年来,丰乐镇在肥西县率先申请国家天文台建立气象观测点。新华村借此契机,引进智慧农业系统以实时监测气象信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据新华村村委会主任唐海波介绍,智慧农业系统包括病虫害监测,土壤含水量监测,自动化灌溉,气象信息推送等。智慧农机拥有无人旋耕机,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三套设备,“在手机APP就可以实时查看土壤酸碱,病虫害等各种情况。”智慧农业系统还会自动推送病虫害曲线时间图,智能化推荐农药配比种类,浓度,有效解决农业种植技术难题。
  “考虑到村内土地比较平整,本村采用以生产组为单位的方式进行生产,推行难度较低。”唐海波分享道,新华村率先引进农业智能化系统作为“小田变大田”试验区技术支撑,试验区面积有1912亩,包括300亩智慧农场,将手机化作“新农具”、数据变为“新农资”。

唐主任为团队展示智慧农业系统(安徽师范大学 王菲 提供)
 
惠普民众,“智”动消融停“滞”
  随着智慧农业系统的深入推进,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唐海波坦言:“推广智慧农业的成本高昂,小田变大田政策推行也遇到传统思想阻碍,部分小农户不愿意将自己的小田租出来,让政府整合成大田。”
  小田变大田计划停滞有多种因素。传统农耕作业以小家庭为单位,农田分散,难以推行现代化机械作业。县政府投资村两千多亩农场,花费一千八百万元,造价高昂,政府多年收不回资金,部分村民也不愿意接受,理想与现实相矛盾,自然望而却步。新华村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正在试点建设现代化厂房,完善加工产业链,打通上下游供求脉络。项目部分资金来源于合作社租借农民播种收割机器费用。“我们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租借给农民,尽可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完全是为百姓服务的。”一位技术人员介绍。

丰乐镇数字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安徽师范大学 王菲 提供)
 
  在数据化与智慧化的帮助下,乡村的“会”种田正逐步向“慧”种田转变,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人工成本逐步下降,水稻收成上涨,科技为传统农业提质增产效果明显。2023年,丰乐镇水稻亩产平均增加100公斤,收割效率比之前提高了30%,水稻收购价格较2022年相比也有所上升,农民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丰乐镇智慧农业系统的发展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的缩影,智慧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通过农业资源等要素的数据化,促进农业生产更高质,管理更高效。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既有丰乐镇的“小田变大田”遇阻问题,又有懂“三农”也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
团队成员与唐主任合影(安徽师范大学 王菲 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曾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感悟乡村振兴、体会乡村现状,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关注、投身于乡村建设,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皖知乡兴”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一直行走在路上。
作者:屈致远 阿秀奕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