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介绍传递知识,支教家访传播温暖
清晨,微风轻轻拂过村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烟育菏梦支教队的老师们早早地来到了教室,为新一天的课程做着精心准备。孩子们也陆续走进教室,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上午的课程准时开始,教室里传出数学和英语课的授课声。数学老师站在黑板前,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地舞动,写下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例题。他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着解题思路,从基本的概念到复杂的运算,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清晰透彻。孩子们则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重点。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勇敢地举手提问,老师都会停下来,不厌其烦地再次讲解,直到孩子们完全理解为止。
英语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朗读单词和句子,纠正他们的发音。那标准而动听的发音,仿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大声地朗读着,声音清脆而响亮。在互动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用刚刚学到的单词和句子进行简单的对话,虽然有时会有些小错误,但他们的勇气和努力让人感到欣慰。
下午,五六年级的教室里气氛格外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文物介绍课正在进行。老师通过精心制作的 PPT,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文物的定义、价值、保护的意义和方式。大屏幕上,四方羊尊的精美造型让人惊叹不已,其细腻的纹理和独特的造型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清明上河图的宏大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繁华的街市、忙碌的人群,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兵马俑的壮观气势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秦朝的强大和威严。同学们被这些珍贵的文物所吸引,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时发出惊叹声。
在介绍完文物的基本知识后,老师播放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相关视频。这些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同学们展示了更多的文物知识。视频中的国宝仿佛有了生命,它们用独特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学们看得入了神,沉浸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
放学后,太阳依然高悬在天空,但支教队的老师们没有丝毫停歇,他们分成小组,前往各个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沿着乡间的小路,老师们来到了学生的家中。他们与家长亲切交谈,询问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状况。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容易粗心大意,老师便耐心地建议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学习上压力过大,老师则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老师们还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鼓励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老师们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对于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给予耐心的解答和建议。
同时,老师们还询问了家长们对于支教的认同度。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教活动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家长说:“孩子以前对学习不太上心,自从支教老师来了之后,变得主动学习了,还经常跟我们讲课堂上的有趣事儿。”还有的家长说:“老师们很有耐心,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真的很感谢。”听到家长们的肯定和赞扬,老师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在这一天里,烟育菏梦支教队的老师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为苫山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也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支教的意义,让教育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而家访的进行,将教育的温暖带到了每个孩子的身旁。
通讯员 何继涛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