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东北边陲,有一座宁静的小城名为抚远,这里汇聚了一群怀揣着激情与梦想的热血青年。他们肩负传承和宣扬边疆文化的使命,开启了一段历时一小时的探索之旅。7月19日清晨9时,红心铸魂社会实践团带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敬仰之情,踏上了前往乌苏镇赫哲民俗馆的征程。
上午10时整,实践团如期抵达了赫哲民俗馆。在馆内讲解员引领下,成员们步入了这座充满历史沉淀与文化气息的殿堂。馆内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画面,都如同一页页生动的史册,静静地诉说着赫哲族千年的沧桑与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传统。
赫哲民俗馆展厅(东北农业大学通讯员孙泉琳供图)
赫哲民俗馆文物展示(东北农业大学通讯员孙泉琳供图)
随着讲解的逐步深入,一阵阵欢快的舞步声猝然打破了室内的宁静。赫哲族的舞蹈以其独有的节奏和风格,生动地展现了赫哲族人民的生命力的旺盛。舞者们每一个转身,每一次跳跃,都是对赫哲文化的最好诠释。
赫哲族同胞向实践团成员展示充满活力与韵味的舞蹈(东北农业大学通讯员刘一鸣供图)
讲解员随即带领实践团成员拾级而上,来到了二楼展区。这里展示着各式各样的赫哲族传统艺术品,从精致的鱼皮服饰到独特的生产器具,每一件展品都是赫哲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党的政策春风吹拂下,边境地区文化快速发展的生动见证。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步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手工制作区。在这里,他们亲自动手,投入到赫哲族传统艺术——鱼皮画的制作之中。他们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剪裁、以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每一剪每一划都映射出对赫哲文化的深深尊重与无尽热爱。“纤指轻裁鱼皮画,匠心独运续文脉。”在这一刻,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更是在与赫哲族的文化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鱼皮画的制作(东北农业大学通讯员刘一鸣供图)
实践团成员用心采访,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他们的镜头对准了展品,对准了讲解员的脸庞,对准了每一处展示着赫哲族文化精粹的角落。镜头下,那些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栩栩如生的壁画以及沉淀着历史底蕴的文物,都是乌苏镇发展变迁的见证,实践团成员希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将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韵味和发展速度呈现给世人。
讲解员介绍黑龙江省赫哲族人口分布示意图(东北农业大学通讯员孙泉琳供图)
实践团成员拍摄展品(东北农业大学通讯员孙泉琳供图)
回顾本次活动,红心铸魂社会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抚远市的文化韵味与发展活力。他们将继续前行,探索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力。
实践团成员于赫哲族民俗馆合影留念(东北农业大学通讯员刘一鸣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