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街走巷探寻灵潭历史,实地调研赓续红色血脉
7月3日,我们来到了南雄县珠玑镇灵潭村进行实地调研,这里有着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之名,也是红色革命老村区。红色热土,秀水灵潭,在丘陵山壑的怀抱中,灵潭村这座淳朴宁静的村庄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经过一天的调研,我目睹了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收获许多。
我们在寄心小院下车,跃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绿色的稻田,和风轻轻吹拂,似在与到来的我们低声呢喃,小路两旁修砌了各种各样的农家小楼,有的在墙壁上绘上了青山绿水的画,一派清新美好的图景。目光往远处望去,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翠树,悦目的景色使我对接下来的调研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梅岭下,古道边,灵潭热土碧连天,这里孕育了一大批英雄儿女,他们为革命事业拼搏奋斗,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钟蛟蟠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我们来到钟蛟蟠纪念馆,馆内立着一块大的介绍立牌,上面赫然写着一句话“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做亡国奴!”这是烈士先辈勇敢无畏的誓言,也是我们后辈追古思今时应当具备的忠忠爱国心。读书时便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钟蛟蟠,接受了革命主义思想的洗礼,参加革命军队以后,他多次参加革命战争,水口战役、两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等,身经百战,功勋显著。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在参观纪念馆内历史介绍。
这个记录着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地方,承载了许多令人敬仰的红色记忆。纪念馆内的珍贵文物和图片,真实地复现了那段动荡年代的历史场景,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着墙上一幅幅黑白色的照片,我的心中感慨万千,革命先辈,听党指挥,艰苦奋战,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参观完钟蛟蟠纪念馆,我们对当地村民展开了调研工作。穿梭在村巷路口,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有的是居住在此的居民,有的是从城市里打拼完回来的农民,有的是工作需要途经此地,交谈完后又要匆匆驱车离去的人。
他们大多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或是说着当地的客家话,衣着朴素,但每当我们鼓起勇气上前打招呼时,他们总会笑脸相迎,目光真诚炽热,即使我们是素未相识的陌生人。
我很紧张,也很忐忑,我怕我的唐突打扰会让他们感到突然,担心这张小小的纸张会让村民感到过于麻烦。我耐心地向村民解释着我们此程的目的,可后面发生的事情慢慢地打消了我这种顾虑。他们中有的甚至并不认识什么字,但是当听说我们是调研工作时,都愿意热心地帮我们忙。渐渐的,我变得自信起来,穿梭在村子里,虽然我们作为外来者,但是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是他们的真诚善良和淳朴热情融化了人与人间的坚冰,打破了年龄的隔阂。除了红色文化传承情况调研外,我也了解到很多中老年人的心声,他们心中也仍铭记着发生在灵潭村的点点滴滴,历史从未被遗忘,而是深埋于大家的心底。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鱼塘边发现一位正在喂鱼的大叔,交谈了几句后发现他年轻时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年时选择回到灵潭生活,谈及红色文化,叔叔语气变得激动,他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年轻时参与过很多战争,和著名功勋邓世昌出自同一辈,说着说着,他向我们指了指远方的一栋尚存的炮楼遗址,谈及灵潭过往的岁月,他放下手中的活,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着。彼时正值烈日,我下意识地打开伞想要为他遮一遮太阳,他抬手挥了挥,笑着和我说道:“我习惯了,你们撑吧。”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在灵潭村内采访居民。
常年顶着烈日干活使得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他却视此为乐,心却始终充盈温暖炙热,生活赋予了他们岁月的痕迹,他们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风霜,沿路栽花。灵潭这一方天地,我忘不了这里的山清水秀,忘不了稻田衬山,更忘不了乡民悠悠淳朴的乡情。
可能我们再也不会再见了,但是他们淳朴的乡音笑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这对我而言是一笔珍贵难忘的财富。老一辈的村民们向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让我们感受到红色文化在他们心中的沉淀和传承。又想起了进村时看见的那几个字“秀水灵潭,红色热土。”这里是红色血脉的传承地,是红色精神旗帜飘扬的地方,这个红色记忆的摇篮,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壮丽历程。
灵潭赤子,肝胆忠心,光阴无声,岁月留痕。红色火种从未熄灭,每个人心中都点着一把火,一束永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会乘着盛夏的风,迎着骄阳,熊熊燃烧。
而这个火光会点燃黑暗,照亮来时之路,指引未来之路。
时间:2023-07-17 作者:彭俊浩 来源:燃梦调研队 关注:
- 背上的星光
- 我们出生的时候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身上会沾上星光的颜色,而有些人星光的颜色,在背后上,也许自己看不到,旁人却能看到他闪闪发光。
- 07-17
-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 夏日炎炎,树上的蝉声鸣叫不止,丝丝燥意涌上了我的心头,让我不仅回想起我来到“萌芽”的点点滴滴。看着学生们成群结队的、欢快的踏入
- 07-17
- 爱国之情由心起,教育之心因情落
- 清晨,伴随《义勇军进行曲》的缓缓响起,上杭中学的国旗正在跟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缓缓上升,同学们神色庄严肃穆,眼神跟随红旗上
- 07-17
- 关爱农村青年,用爱萌芽
- 青少年的发展从始至今都是我国高度重视的热点话题,俗话说得好: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发展关乎国之发展。而农村青年的全面发展更是国家
- 07-17
- 理论宣讲丨红旗渠精神代代传进社区
- 秉持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精神,2023年7月12日,由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学生组成的豫见红旗渠暑期实践队来到平原社区进行宣讲
- 07-17
- 奇妙的一晚
- 黄昏时分,缕缕霞云随风舒展,像古代仕女身上飘动的披帛。是的,湛江的天一直是美的,但今晚的晚霞格外美丽,我想,可能是因为美丽的不
- 07-17
- “扭”出趣味课堂
-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入我的眼帘时,一切多么宁静。今天是我到上杭中学的第八天,依旧被上杭
-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