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学子三下乡:寻访家乡红址 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青年网平顶山8月7日电(通讯员 侯琪)红色地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辉煌。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红旗乡情”社会实践队于7月10日-7月13日前往河南安阳学习相关红色革命知识,实地参观红色文化场馆,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红色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达到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扩大红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在红旗渠纪念馆前合影。
红旗渠纪念馆,一座矗立于林州市的巍峨殿堂,是红旗渠精神的璀璨缩影。它不仅承载着林州人民战天斗地、引水入林的壮丽史诗,更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崇高颂扬。馆内珍藏的珍贵照片、文物,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场震撼人心的壮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红旗渠纪念馆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励着每一位参观者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习近平对红旗渠精神寄语前观摩。
观摩习近平对红旗渠精神的寄语,意义重大且深远。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深刻致敬,更是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它鼓励我们继承先辈的遗志,摒弃骄娇之气,将青春热血奉献给国家和社会。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我们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还能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精神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应当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林县人民迎难而上的真实写照。
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胸怀梦想的人,总是充满了激情和力量。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是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全国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度灾荒,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迎难而上,向大自然开战了!这一战,就是十年。那种铺陈与席卷的豪迈,那种撞击与坚韧的气势,那种攻坚与坚守的勇猛,在漫卷的红旅下,宏大律动!十年的功力与汗水、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十年的追梦与收获,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拳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诠释了“实干兴邦”的箴言。千年期盼,一梦圆。1969年7月,红旅渠工程全部竣工。山的地图上,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时空流转,穿越千年。林县人民把愚公移山的神话水远定格在太行山上,更把中国道路。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镌刻在了这座太行丰碑之上。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解红旗渠精神。
长渠如歌,高山是碑。林州人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支撑。在学习红旗渠精神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图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00多年来,我们党大力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系列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系列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成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系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北斗精神等系列精神。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共同构筑了彰显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的完整精神谱系。

图为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过程中使用过的工具。
林县人民在艰苦岁月中使用的这些工具,如铁匠钳子、铁锤等,不仅展现了他们卓越的实用设计智慧,还深刻反映了当时资源匮乏、条件艰难的生存状态。这些工具虽简单,却耐用至极,每一道磨损的痕迹都是林县人民辛勤劳动与不懈努力的见证。它们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无不透露出林县人民在金属加工领域的精湛技艺与创新能力,是当地工艺技术水平的真实写照。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具象征着林县人民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是他们用智慧和勤劳书写的生活史诗。它们不仅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缓慢前行,成为林县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象征。这些工具,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林县人民那段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