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回望历史,一代代中华儿女沐浴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中,穿过一道道艰难险阻,走过一处处急流险滩。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走进历史沧桑中的历史古迹,依旧能感受到蕴藏在石墙木柱中的中国力量。
“梅寺岿立山岩中,雕梁巧夺鲁班工。” 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岸底村的梅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为深入挖掘大漈乡梅氏宗祠蕴含的独特精神力量,发现浙西南山区人民自力更生精神的文化血脉,来自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十几位同学在余丽生教授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带领下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岸底村的梅氏宗祠,开展 “水韵奏华章,青年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大漈梅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整个建筑结构精巧,气势宏伟,后经多次修整,但还是基本保持原貌不变。梅氏宗祠比起一般宗祠要宽大得多,如此规模的宗祠在景宁一带并不多见。其中的客堂、序伦堂、报本堂沿中轴线次第高升,寓意梅氏子弟一代比一代杰出,来日步步高升。
进入宗祠的仪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小巧的天井。左侧设有下坡台阶,直接连通时思寺的钟楼;右侧则为一堵乱石围墙,墙边设有一个狭长的花坛,种植着桔树和蔬菜,体现了梅氏家族的勤俭持家风格。穿过花坛,客堂便映入眼帘,客堂为面宽五间的一层木构建筑,门窗设计简洁,梁栱等构件未有过多雕饰,柱础与廊柱亦显普通。这种简约的建筑风格,进一步彰显了梅氏家族的勤俭精神。穿过客堂,来到宗祠的第三个天井。与前两个天井相比,此处更显精致。中间铺设有片石甬道,左右各有一棵广玉兰。尽管玉兰树已过花期,但其油亮翠绿的革质宽叶,依旧令人赏心悦目。由玉兰树的绿荫下走过,迈上二级石台阶,便来到梅氏宗祠的核心区域——序伦堂。此堂为宗族议事的大厅,建筑设计巧妙,将均衡承重改为周边承重,四周密布三道檐柱,中间金柱间距开阔,使得中央大厅显得格外宽敞。
梅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的诸侯梅伯。梅伯以其忠贞不屈的精神,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直臣。周武王灭商后,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氏。梅氏一族均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梅氏家族不仅在政治、文化上有所建树,还在建筑艺术上有所贡献。梅氏宗祠的建设便是梅氏家族对建筑艺术重视和精湛技艺的体现。宗祠不仅是梅氏家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迁移和扩散,形成了今天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从最初的黄梅封地,到后来的各地扩散,梅氏家族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