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前往农场种植基地,参与体验各类农作物VR培育、种植、收获等生产环节,观摩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过程。经过现场工作人员讲解,了解“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的富农、兴农事迹。大数据赋能现代农场,物联网、互联网搭建合作平台使得分工更加明确,由当地政府进行党建引领、农业专家提供种植培养方案、农户进行科学生产,精准对接每个农户每块农田,大大提高了农田利用效率,实现粮食增产、农户增收。
在富民农场展厅,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前田间工作机械化数字化覆盖率极高,在智慧农业大数据体系下应用遥感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对苗情、墒情、虫情、气象、肥力等数据实时监测、分析和应用,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管理决策方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实践队来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前杨村,开展实地观摩学习,了解前杨村从贫困村变成示范村的发展历程,体验剪纸等非遗项目。
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参观特色大棚种植区、幸福院、忘忧花园、知青营地,介绍前杨村在谋划开发旅游业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如建设七彩滑道、陶艺扎染馆、忘忧花园等基础设施以吸引外地游客参观、研学。在村集体带动下,前杨村在垃圾处理、旱厕改造、村容村貌整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践队了解到村庄专门为六十岁以上孤寡老人建设幸福院,免费为老人们提供暖心餐服务,院中设有老年文体活动室、读书角等供老人们休闲娱乐。前杨村在整体规划时保留了“国丈井”“石磨”等老物件,留住乡土记忆。
借助电商直播销售浪潮,创新性推广销售本地瑰宝——特色扒鸡、寇家豆腐皮及盘龙里精酿啤酒,为传统农产品销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有效促进当地百姓收入增长。在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下,前杨村深谙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之道,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乡村振兴多维度内涵。该村因地制宜,双管齐下,一方面深耕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巧妙融合,吸引八方来客。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积极响应,更是对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践行。前杨村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其他乡村振兴之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绚丽画卷。
“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来到临邑县临南镇“十四五”第二批德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德州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博士科研工作站——番茄文化博物馆,实地调研当地番茄产业发展情况,探究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参与机制与增收路径。
临南镇是德州市蔬菜生产第一镇,番茄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临南镇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济南新旧动能转化先行区等众多机遇,积极构建"红链+"区域党建联合体的创新模式,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益联结,科技化引入,为传统种植注入活力,助推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
此次实践之旅不仅深刻揭示了乡村特色产业如何蓬勃兴起、如何打造引领农民迈向富裕之路强劲引擎,更为他们绘制一幅幅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未来生活蓝图。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被这股力量深深触动,更应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将个人所学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与创新能力。我们要做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农村发展道路,用青春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让他们笑容更加灿烂,生活更加美好。这不仅是对农民的深情厚谊,更是我们对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坚定承诺。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