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少年的期望,正值暑期社会实践,来自黄山学院的拾筑志愿队来到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仁里村、瀛洲村、龙川村等村落进行三下乡实践调研。
从6月27日开始的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调研团队的成员们先后在绩溪县仁里村参观了别具特色的三街四门十八巷,程氏祠堂,程开甲故居,徽商码头等等,被深厚的文化底蕴震撼着。当地村民生动热情地讲解让人回味无穷,仿佛跨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场谈话。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仁里村沙盘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胡雅暄 摄
在龙川村,实践团成员们更是眼前一亮,这里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开发,已是成名已久的旅游景点,在龙川期间,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也让实践团看到了其莫大的价值。胡氏宗祠,胡宗宪少保府,龙川水街等,此处的人文景观正在稳步发展中,如何吸引客流量是景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实践团想他们所想,在参观完这些景区后,火速写出了导游词,利用我们已有的资源,拍摄了宣传视频。在参与宣传视频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做好一件事的不易。写导游词的实践团成员需要在参观之前就熟悉每一个景点背后的文化故事,然后在当天出稿给拍摄宣传视频的实践团成员背稿,最后拍摄完毕还要花大部分时间剪辑,虽然工程量巨大但我们也乐在其中。
在探访徽杭古道期间,实践团一行人靠双脚之力,徒步四个小时,我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在身体疲惫之余,我们收获了精神的富足,古人在这条古道上留下的汗水和脚印,见证了时代的进步,沿着古人的脚印,我明白了:努力和坚持才可以看见美丽的风景,毅力决定了我们可以走多远。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徽杭古道撰写导游词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方慧敏 摄
在三下乡的每一天里,都塞满了充实,在这里我的生活每天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充满了意义,能为乡村振兴做出一点事,我非常荣幸。每一次任务,我们都是一个集体的出现,群众的力量是庞大的,总能高效高质的完成任务。初到这里之时,充满了陌生,但是经过村民热情地指引,我们大体也对这里有了轮廓。在仁里的时候,村民给我们讲解这里的景物,耐心的带着我们参观,在太阳最烈的时候领着我们去他家里修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瀛洲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小姐姐带着我们走进他们的祠堂,给我们讲述着他们的历史故事,听着她绘声绘色的介绍,我想着这就是年轻一代走进农村,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的样子吧。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瀛洲村章氏宗祠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陈紫薇 摄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有的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就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不要过于急躁,要有包容之心,同时也反映出我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追求细节的完美会让我们把错误缩小到极致。
图为实践团成员首天出发情景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陈紫薇 摄
这一路上,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老人,有在仁里池塘边洗菜的阿婆,有在徽杭古道徒步锻炼的阿公,还有在山间瀑布摆摊卖清凉的爷爷。其实我就在想,乡村的主力也许早就只有老人了,它急需要年轻一辈的援助。我从乡村中走来,感受了它多次无声的呐喊,也许这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但最为乡村的孩子,我想给它梦寐以求的温情。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方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