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乡是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的一次群众性运动,在历史进程上有不可泯灭的伟大贡献。知青们在一片荒凉中辛勤耕作、挥洒汗水,用一腔热血谱写青春的旋律,在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丰收的硕果。为了探究红色旅游景点在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培养青年爱国热情,南京审计大学“澄青”社会实践小分队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于2023年7月实地到访盐城当地的知青纪念馆。

该展馆展览方式多样化,如文物资料、实物场景、多媒体等等,大大提高了该红色旅游景点的教育效率。团队在馆内有序参观了各大板块,并收听了专业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深入了解党史故事,感受红色旅游资源的渲染力。纪念馆收藏了四万余件当年上海知青劳动、学习、生活的图片和实物,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和创业过程。旧报纸、老照片、知青日记、老虎灶、上海手表、木刻宣传画、日常生活用品……过去的岁月尘封在每个角落里,团队成员上手操作一比一复刻的文物,躬身体验知青的辛劳和不易。

在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按照计划访谈馆内工作人员和游客,进一步发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影响力。首先对游客进行采访,他们一致认为该红色景点设施完善、展览方式多样化,且具备专业的讲解员,提高了教育价值,形成了良好的红色学习氛围。这些形式大幅提升了景点的红色旅游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游客对于红色教育的接受度,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渲染力和传播力。而当访谈讲解员如何看待该红色旅游景点的教育价值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时,该讲解员认为可以丰富展览方式,如引进VR等技术,把握该红色旅游景点的优势。

7月21日下午,“澄青”社会实践小分队对盐城市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的一名从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该工作人员认为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在于其“是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巧妙结合,红色旅游的过程是集学习历史、陶冶情操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教育效果,其趣味性不言而喻。也正因为此,红色旅游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吸引力。红色旅游的这一特性,契合了当代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内容和形式。开展的红色旅游,为学校利用红色旅游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工作人员还分享了自己从业以来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事,这些旧事彰显了这份工作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