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庆师范大学三下乡:跟随汤彩霞追寻望江挑花身影

发布时间:2023-08-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发展工作,探寻安庆地方特色文化宝库,7月2日,安庆师范大学三下乡团队“青·传承 宜城‘遗故事’——寻访宜城‘守艺人’”跟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汤彩霞的脚步,追寻望江挑花的身影。
图为用望江挑花绣法制作的百家姓作品展示。通讯员 张燕 供图
     汤彩霞带领团队成员来到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基地进行参观。一进门,实践团成员的目光便被用望江挑花绣法制成的百家姓所吸引,映入眼帘的刺绣作品图案秀丽、绣工细腻、色彩清雅,为团队成员们带来一场华彩而绚烂的视觉盛宴。
     “从一个小裁缝到非遗文化传承人,是一段艰难而有意义的过程。”当被问及如何同望江挑花产生不解之缘时,汤彩霞这样说,“接触到望江挑花是机缘巧合,通过表姐的介绍进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世福的培训班进行学习,第一次做了印章的刺绣,感觉到这是一门费眼睛和颈椎的手艺,但是兴趣和喜爱支撑着我一直走下去。”汤彩霞在接受采访时手也不愿停歇,将热爱之情倾注在挑花的织物中。哪怕只是信手一织,针线穿梭之时,便能察觉出她的高超绣术;起针落针之间,又赋予织物雅致纯净和清新脱俗之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汤彩霞热烈交谈的场景。通讯员 张燕 供图
     中华文圣《孔子像》是汤彩霞耗时最长的一幅作品,其中运用了望江挑花中最难的手法“双面花”进行绣制。“这幅作品大概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所用手法也是最经典的,从穿针引线到一针一线的绣制都是有规律的。”说着,汤彩霞便为团队成员演示起来。从起针开始,小心地从小孔中穿过,单线来回挑绣,正反两面花纹一色一样,线的排列紧密不露底,素雅却不显单调,带给实践团成员们一场美的体验。
图为作品中华文圣《孔子像》。通讯员 张燕 供图
     挑花之巧,在于“正反成趣”。在挑花过程中,汤彩霞指出,与传统十字绣不同的是,挑花起针时是没有线头的,虽然针法一样,但挑花妙在正反两面都是有规律的。“像这幅双面花,其正反两面都是一样的,还有游花,类似于编织的手法,利用的是密集的针脚挑出正反互异的花纹,其呈现出的是异样的美观。”
把手艺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传向更远的地方,是一代代“守艺人”的夙愿。2015年,汤彩霞和师傅王世福走进了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筹建望江挑花传承教育基地,建立望江挑花传习所,致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和工艺能手。作为汤彩霞的徒弟、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老师陶美玲参与了此次望江挑花的暑期培训当中,“挑花基地会定期将我们的作品进行展览。在艺术文化学校里,我们会开设望江挑花技艺班去对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系统地培训。”她表示,望江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更需要有一代代人的传承,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望江挑花的魅力,积极参与到望江挑花技艺的学习之中。
图为汤彩霞与手艺人们认真投入在望江挑花的制作中。通讯员 张燕 供图
     望江挑花要想发扬光大,除了开拓市场、培养传承人,更要注重社会价值的创造。在王世福与汤彩霞的推动下,挑花传习所与县残联合作组织残疾人学习挑花技艺,不少残疾人通过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够自食其力,顺利脱贫。这几年,他们一道收集和整理了大量望江挑花传统中法图案和工艺品,并在传习所里向人们展示,为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汤彩霞的合照。通讯员 张燕 供图
     匠心坚守执念,从学艺到爱艺,在学习和传承望江挑花技艺中,非遗传承人汤彩霞不断苦练技艺,在坚守中改变,在创新中突破,让梦想和致富路越走越远。她期待着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复兴氛围中,通过新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使得望江挑花这门技艺绵延不绝,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胡扬静 鲁子枫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江苏省淮安市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江苏省淮安市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7月22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微爱乡村振兴项目组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通过联系当地的社区,进行沟通与协商,决定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 08-18
  • 江苏盐城大丰博物馆历史文化宣讲活动
  •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七彩假期爱心团成员在东王社区开展志愿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