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历史,深入探究其工艺价值、实用价值、民俗价值,7月3日,安庆师范大学三下乡团队“青•传承 宜城‘遗’故事——寻访宜城‘守艺人’”来到倒扒狮国货街路口,走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制作技艺”传承人方翠凤的店中,在她的介绍和指导下,了解虎头鞋源远流长的历史,学习制作技艺,增进团队成员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认识。
走进古城中,一家牌匾为方舒手工布鞋的店面并不起眼,走近观赏,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的虎头鞋却让团队成员们眼前一亮。用精美的五彩线绣制,一张大大的老虎脸,一双炯炯有神的虎目,可爱的胡须,额头中间有个王字,下面是小巧可爱的鼻子。当问及图案的含义时,方翠凤说到:“老虎保平安。”
71岁的方翠凤在5、6岁时就开始制作虎头鞋,这一切都是源于她的兴趣爱好。“虎头鞋的制作工艺在家族里代代相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四代了。”她表示,自己的女儿是第五代传承人,会一直将虎头鞋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图为方舒手工布鞋店中售卖的手工虎头鞋。通讯员 张燕 供图
“第一双虎头鞋是蓝色,代表着拦住灾和难,可以驱邪镇定,是孩子的保护神;第二双鞋是红色,意味着平安吉祥;第三声鞋是紫色,意味着孩子会拥有好的前程,紫气东来。”方翠凤向大家介绍着虎头鞋美好寓意,民间艺人手中的虎头鞋形态各异,借助虎威,代表正义、勇敢、强悍、吉祥,虎虎有生气,站得稳当,行走有力,表达着长辈们对孩子的祝福和期待。
南北方的虎头鞋也有一定的区别,方翠凤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解:“首先,南方的虎头鞋虎脸比较小,北方的虎头鞋比较大;其次,南方就称作虎头鞋,而北方称之为猫鞋,这就像叶公好龙,对老虎又爱又怕。”构成虎头鞋的要件之一的铃铛就像是平安符一样,特别对于不会走路的小孩子,可以在他们摔倒时第一时间就知道,也可以招吉祥运、保平安。
图为传承人方翠凤向实践团成员展示并讲解虎头鞋的细节。通讯员 张燕 供图
接下来,方翠凤详细介绍了制作虎头鞋的步骤。首先是制作鞋底,需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做到软硬合适;其次是制作鞋面,鞋面有布面、缎面、绒面之分,布面的防磨不容易破,穿的时间更久,缎面的会更精美更漂亮,绒面的会更加保暖;然后是制作鞋面衬里、鞋帮;最后进行刺绣和整体修整。她说:“制作一双完整的虎头鞋需要耗费两三天时间,从找新布、粘袼褙到制作五官修整都是需要仔细认真的,慢工出细活。”当看到一双双色彩艳丽、精巧可爱、活灵活现的虎头鞋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方翠凤也由衷地感到快乐和满足。
图为方舒手工布鞋店中售卖的手工虎头鞋。通讯员 张燕 供图
目前,虎头鞋的销售方式已经转型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采用内容营销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提高虎头鞋的知名度,实现销售增长。据方翠凤介绍,虎头鞋已经远销海外,深受海外华侨以及外国友人的喜爱,进一步促使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国际、走向世界,有效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延续虎头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推动其未来发展,方翠凤表示,会用自己的坚守让“虎头鞋”在新时代青年人中延续传承,绽放光彩。她说到:“中国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文化熔炉,其中蕴藏无数的传统艺术和技艺,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虎头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散发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虎头鞋制作手艺人的合照。通讯员 张燕 供图
“虎头鞋”浓缩了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不断延续和繁荣,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善良。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在非遗文化传承之路上,不断奔跑,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