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中医学子三下乡:导医工作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3-08-0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7日—7月2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19中西医临床医学5班志愿服务队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到安徽省中医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以实际行动助力医疗行业发展,安徽中医药大学19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五班组织同学们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安徽省中医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服务队在医院志愿服务的第一站是导医台。众所周知,在每个医院大厅都会有导医台,平时我们往往不会在意这里,但每当看病遇到遇到问题时,导医台便是患者都选会询问的地方,所以虽然这里看起来无足轻重,但他也是每个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门诊病人就医心切,常造成不必要的拥挤与争吵,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秩序混乱。在导医台工作要富有同情心,把病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理解与体谅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及时掌握病人的心态与各种需求,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同时还要保持头脑冷静,安定病人的急躁情绪,正确做好疏导工作,按序就医,维护门诊秩序。另外,导诊台工作人员兼职着保持门诊环境清洁的职责,比如在看到有病人及家属吸烟或随地乱扔垃圾时,能大胆而有礼貌地给予指正,让每位病人都能自觉遵守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共同创造出一个安静、有序、整洁的就医环境。
  志愿服务让我接触了社会上一点点不那么和谐的方面,但更多的是温暖的一面。与我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小郑在五楼工作,一天我上去找他,虽然已经下班了,但是他还在诊室里陪一个老人家做检查。我在门口等他们出来,小郑让我和老人家在椅子上坐一会,他去一楼拿药。在和爷爷聊天时我得知,爷爷70多岁了,右眼已经失明,左眼勉强能看见一些东西,这次看病也是他一个人坐公交从农村到医院来看病的。一想到老人家这么大年纪,眼睛也近乎失明,独自一人拄着拐杖靠不断在地面戳捣摸索到医院,看完眼睛还要去做透析,我就很难过,很寒心。这个社会对老人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在被高科技、新事物充斥的新环境里,没有儿孙的牵引,如何才能在这个新社会里找到过去的自己。在导诊台工作时我就注意到很多乡下来的老年人,大老远来到城里看病,这个机器不会用,那个流程看不懂,不会用智能手机,无法线上挂号缴费,对着机器显得“不知所措”,老年人似乎被割裂于智慧就医服务之外。这也是我们志愿者被需要的一个原因吧,帮助老年人找回在智慧医疗时代到来之前的人文关怀。小郑同学回来后,我们一起下楼送爷爷去B楼做透析。老人家牵着小郑同学的衣襟,一矮一高,一老一少,缓慢地在路上前进着。突然我的眼眶浸湿了,我在他的身上我丢失的当志愿者的初衷与热血。这不就是志愿者意义吗,也许我不应该因为一些不好的现象就畏手畏脚,吝啬自己的爱心与帮助,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总之“导诊”看似是一件比较轻松的工作,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诊员并不容易,不但要注重要仪表端正还要时时保持积极的情绪,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及简单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高度的同情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理解病人,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志愿者工作是以满腔的热情、责任感和自觉行动服务于他人。在医院里,第一次穿上红色的志愿服,戴上蓝色的支愿卡,我的工作开始了。起初,我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导医台的护士做好导医工作:礼貌地迎候病人,遇到行动不便的病人上前帮扶一下;解决病人提出的问题,主动引导病人就医,并维护好排队秩序。虽然一开始我有点拘束,有些不好意思,通过陈护士的耐心指导,我找回了自信,以微笑和热情面对每个来院就医的病人。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其实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就会对它有进一步地了解。一上午的工作下来,两腿有点酸,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在导医台志愿服务了两天,成员们新奇的发现原来导医台每天也有像医院的科室一样有“交班”,老师们每天通过晨会时间对所有导诊人员进行培训,好的表扬,错的批评,针对工作的不足持续改进,力求把导诊工作作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真正为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也能对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代晓雅)
 
 
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 代晓雅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