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我省“百年百图展党史,点亮八皖谱新篇”志愿活动。“点亮八皖”巡展宣演团于2023年7月15日,早9点整前往亳州博物馆开展“观红色基地,宣中华文明”实践活动。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而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直抵人心的魅力,在新时代,继续加强保护、传承、利用,挖掘多重价值,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江淮大地绽放多彩魅力,成为承载中华文明、散播徽风皖韵的价值符号和文化精品。
在保护中传承,文物活起来。在活动开展中我团了解到2022年以来,亳州博物馆创新推出《亳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方案主要针对该市博物馆的展厅和文物库房中珍贵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进行检测与调控,对现有展柜进行改造提升,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改善文物保存微环境,配置环境友好型囊匣和柜架,实施有效的“稳定、洁净”调控,全面提升该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收藏保护能力。市博物馆馆藏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开展,确保了馆内文物的完整性,为公众参观文物提供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让群众较为直观地、近距离地观察文物,感受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气息,进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讲好文物故事,彰显徽风皖韵。眼下,亳州市博物馆的“六载·千年——亳州建设工程六年考古成果展”已正式开放,展期一个月。团队成员目睹了绿釉牡丹纹瓷枕、青釉双耳壶、黑釉瓷罐、白釉瓷罐,认识到瓷器有历史,也有“颜值”。展厅集中展示了多件系统反应古中国的精美文物,包括黑花人物缸、钧窑大碗、三彩执壶等。



走进亳州博物馆深处,团队成员看到了曹操宗族墓群的石砖密密麻麻刻着古时的文字。那字,有着无尽的沧桑,岁月侵蚀的痕迹处处可见,古老而又庄严。在已发掘的曹氏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碑刻、印章等大量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文字砖和画像砖,数量近六百块,形式有刻写、模压及少量的朱文手书。它对考证汉代书法演变、风俗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


作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要以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之心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创造属于青年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