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中国“玉”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以玉载道,以玉传声,以玉化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同时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8日与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一同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队跟随讲解员了解当地的蓝田玉,对于中国的“玉”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中华文明史,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而蓝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玉种蓝田”的美称,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代古籍中均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如在《汉书·地理志》记载:“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
蓝田玉文化博物馆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玉之路,从历史发展阶段介绍蓝田玉文化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蓝田玉矿,从地质学、矿物学上介绍了蓝田玉矿;第三部分:蓝田玉文化,讲叙经典文献记载、历代文人墨客和现代媒体等对蓝田玉的赞赏;第四部分:现代蓝田玉精品,展示现代蓝田玉雕精品,展现了蓝田玉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指导老师向队员们介绍蕴含在“玉”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女娲补天等神话到“润泽以温”“瑕不掩瑜”的为人品德与气魄,实践队员不仅观赏了精雕细琢的蓝田玉作品,了解了蓝田玉文化的发展历程与蓝田玉矿的基本情况,同时对蕴含在“玉”中的中华文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玉文化的传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前往蓝田玉的加工工厂,通过当地负责人的讲解,实践队员深入体验了蓝田玉雕的制作流程。蓝田玉雕作为陕西特有的一种民间玉石工艺,是陕西省省西安市蓝田县著名的特色雕刻工艺品,要经过审料、设计、雕刻、抛光、装潢五个流程才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突出了中国玉雕“巧、俏、绝”的艺术特色。在与手工艺人的交流中,实践队员深深敬佩每一个蓝田玉工艺品背后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蓝田手艺人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用好网络媒介,展现玉石之美,弘扬中华之美。
玉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原料之一,中国玉文化绵延五千余年,历史积淀的深厚内容与新时代的发展交相呼应,彰显出持久的生命力,在每一块玉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品格。广大青年学子要以玉为媒,挖掘地方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崇美尚德、包容开放的玉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推动各国关系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图为实践队在蓝田玉文化博物馆合影 赵美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