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2023年7月7日安徽理工大学“新星振兴队”走进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胡刘烈士陵园。在陵园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铭记革命烈士,赓续红色精神”为主题,以怀远县胡刘烈士陵园为实践地点,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陵园管理人员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一起走进庄严、肃穆的胡刘烈士陵园,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怀远县胡刘烈士陵园,原名淮海战役蚌西阻击战烈士陵园。位于怀远县陈集镇永佛村胡刘村民组西侧。陵园内安葬的大部分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阻击国名党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增援黄维兵团的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图为烈士陵园门外景
走进烈士陵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红墙。墙上十四个大字“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顿时让实践队成员肃穆起敬。在十四个大字下面展示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写着“中国好人”,另一部分写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中国好人”部分介绍了胡兆伦老人七十年如一日,义务守护解放战争时期安葬在永佛村的34座无名烈士墓。年介涛老人在退休后义务接受收集陈集乡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他走村入户,寻访100多人次,查清乡境埋葬的7处83位无名烈士相关资料及烈士墓地管理现状。2013年以来先后为37名无名烈士复原了姓名,为这些烈士寻亲他足迹遍及皖、苏、鲁、冀、浙5省16县市,行程近万公里,查阅了近70县10多万名烈士名单,搜集记录整理寻亲资料80余万字,为苏书祥、孟繁林、孙金连等28位烈士找到家乡和亲人。虽然没能亲眼见到两位老人,但两位老人的事迹却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位实践队成员的心中。七十多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但这串数字所代表的却是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时光。足迹遍布五省16县市,行程近万公里。在这近万公里的背后是一位老党员永不褪色的初心。
图为陵园内的红墙
进入烈士陵园内,陵园总体平面布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包括入口处的牌坊、墓道、草坪绿化带及预留的陈列馆、接待室用地,西区为纪念碑和墓葬区。纪念碑高高矗立在陵园中央,基座长宽各10.2米,高8.8米,用玉白色大理石砌成。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它警醒着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寄托着怀远人民对于革命先烈的无尽哀思和敬仰之情。基座的护栏上雕刻着梅、兰、竹、菊、牡丹等图案,护栏上方托起28个洁白色的圆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夺取全国胜利28年的光辉历程。
图为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
在陵园纪念碑下,实践队全体成员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天空。在松柏青翠、碑石整洁、气氛肃穆的烈士陵园内,全体人员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对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低头为革命先烈默哀,向先烈们敬献鲜花。实践队全体成员在烈士墓前缅怀先烈,缅怀他们为中国民主革命所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他们为拯救中华民族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声精神;缅怀他们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缅怀先烈是为了牢记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珍惜烈士青春和鲜血融铸的幸福生活。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烈士陵园前合影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在思想上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心灵上得到了洗礼,纷纷表示要以这次祭扫活动为契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坚忍不拔、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铭记历史使命,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为祖国腾飞而学习,为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