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的对话:昆明南博会至宣威文化探索之旅
习主席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茂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践行习主席的理念,7月26日,我跟随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彝针彝线传芙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云南昆明市、宣威市进行实践调研。云南,这个四季如春的地区,不仅以其适宜的气候吸引着我,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迹让我心驰神往。
南博会——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还没进入南博会,我就被会展中心宏伟气派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各国国旗围绕在广场周围,伴随着中央喷泉的音乐声随风飘荡。步入会场,五彩斑斓的展厅如同万花筒,让人应接不暇。不同语言的交流与碰撞,构成了一副生动的国际文化画卷。我穿梭于各个展区之间,只觉得会展中心很大——大到将近10个展厅;又觉得会展中心很小——装不下各国的文化交融。在和各国展商对话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为了给今后调查做准备,我着重调研了彝族特色展区,彝绣、火腿、黄豆腐,让我对彝族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充满了向往。一位展商说到:“南博会是一次世界的文化盛宴,我很高兴我们彝绣可以走向世界。”在这里,我学会了欣赏差异,理解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世界人民齐聚一堂,是一次畅快的文化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与外国展商交流 供图人 何宇豪
宣威市博物馆和文化馆——历史的回响、艺术的绽放
离开昆明之后,下午我来到了宣威市博物馆和文化馆。二者相邻,共同承载着宣威厚重的历史文化。当我来到博物馆内,一股沉静而庄重的氛围迎面而来。一件件文物,如同时间的信使,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四个展厅,囊括了宣威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和先民智慧。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火把节的介绍。在展厅的介绍中,我仿佛看到了彝族人民三五成群,围绕在熊熊篝火旁激昂舞蹈、慷慨高歌。它的历史演化,代表了彝族先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是彝族文化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紧接着便来到了文化馆,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彝绣与现代审美的结合。一幅看起来的简单的彝绣,乍一看只能看见一只蝴蝶,但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部分去看,还能看见猫头鹰、老虎、老鹰、山羊等多种动物。这里面所蕴含的智慧让我大为惊叹。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宣威市博物馆 供图人 何宇豪
浦在廷故居——小院子,大担当
之后,我来到了浦在廷故居。这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场所,它不仅见证了宣威的变迁,更承载着爱国情怀。漫步在古朴的院落中,空间不大,却凝聚了他一生的奋斗历程,代表了宣威乃至中国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在浏览途中,我最佩服的便是他14岁弃学经商的魄力,创办“宣和火腿罐头股份有限公司”,之后一生致力于火腿罐头事业,是将宣威火腿推广出去、走向世界的先驱。他的女儿卓琳——即邓小平的夫人,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可以说,这一家都在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我也许不能像他这样伟大,但他的事迹坚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浦在廷故居 供图人 何宇豪
烈士公园——英雄的颂歌
在最后,我来到了烈士公园,这里是一片庄严肃穆的地方,纪念着宣威的烈士。进入大门,便可以看见墙上刻着数不清的烈士姓名:他们有的在抗日中牺牲、有的在抗美援朝中牺牲......左侧有着许多墓碑,上面刻着这人的生平事迹。我站在纪念碑前,心中涌起一股敬意。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一段不朽的传奇。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英雄们的英勇事迹。这不仅是一次对英雄的缅怀,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图为团队成员来到革命烈士公园 供图人 何宇豪
这一路上,不仅是一次历史与文化的见证,更是一次文化的探索和心灵的旅程。每一段旅程,都让我对这片土地、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文化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历史是塑造一个地方的基石。我不仅见证了宣威的精彩历史文化,更应该去发扬它。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和宣威一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果都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像南博会这样的交流盛宴将广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