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工学子“三下乡”行动:侨乡风韵永流传,璀璨宫灯耀古今

发布时间:2024-08-0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灯”映湾区,“侨”心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24日,在江门及香港两地开展了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与文化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探索东艺宫灯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发扬这一侨乡瑰宝。

【首日启程,探寻侨乡印记】
7月24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开平,探访了自力村的古老碉楼,这些由华侨建造的历史建筑见证了侨乡的辉煌岁月。随后,团队漫步赤坎古镇,青石古巷间仿佛能听见侨乡历史的低语,激发了队员们对侨乡故事的浓厚兴趣。
【文化沉浸,感受非遗魅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实践团深入侨小馆、仓东教育基地及开平文化艺术中心,通过参观非遗展览馆、采访文化馆罗顺飘馆长及艺术和非遗股股长潘艳娇女士。非遗股潘艳娇股长,深入了解了东艺宫灯及其他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我们必须从年轻一代开始入手,我们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宣传普及工作中,以吸引更多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以实现文化的传承。“罗馆长强调了从年轻一代入手的重要性。
【雨巷宫灯,情系侨乡故事】
7月29日,大雨中的启明里和三十三墟街更显古朴韵味。实践团分小组深入古巷,采访当地居民,探寻东艺宫灯背后的故事。在雨中闪烁的宫灯下,一位婆婆讲述宫灯曾是家家户户必备之物“外地人不知道,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挂着的...”,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宫灯在侨乡人民心中的地位。
【匠心传承,对话东艺宫灯】
同日,实践团来到东艺宫灯博物馆,有幸采访到东艺宫灯第四代传承人李仰东先生。李先生深情讲述了自己与宫灯的不解之缘,以及他对传承这一文化瑰宝的决心与使命。“东艺宫灯经常被用作祈福,人们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宫灯之上。他们的这些愿望非常朴素,如求健康、求财、求子、求平安等,所以说宫灯凝聚了我们中国人最纯真的愿望,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它,不仅是为了传承这一传统文化,也是为了让下一代也能感受到这一文化的独特魅力。”仰东先生介绍到。

故土梦牵,万里归心不改
为走近华侨文化,了解华侨历史,7月30日早,实践团从酒店出发来到位于江门蓬江区的五邑华侨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华侨“万鸟归巢,落叶归根”之情。
通过参观铁道分馆我们了解到侨民即便身在他乡,但仍然怀有对祖国的深切眷恋。漂泊天涯的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根脉深植的中华情怀从未改变。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华侨们通过捐资助学、投资兴业,将那份浓烈的乡情,化作涓涓细流,汇入祖国的江河湖海。
【跨境探索,见证文化交融】
为全面了解东艺宫灯的文化影响力,实践团于7月31日前往香港,参观了黄大仙祠、庙街天后宫等庙宇,观察东艺宫灯在香港的应用情况。这一跨境调研不仅让队员们认识到中华文化传播之广泛,也感受到了东艺宫灯在民间的重要地位。
【结语:传承与创新并进】
为期八天的调研活动圆满结束,广工学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东艺宫灯的历史与文化,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华侨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他们表示将继续秉承爱国精神,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文化传播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邓松胤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健康同路人”团队开展“童心护眼,明亮未来”志愿服务活动
  • 快乐的志愿者——为维护首都社会治安作贡献
  • 佛山大学天南新梦实践队深入调研雷州陈瑸文化,推动廉政精神传承与发展
  • 扬大学子携手孩童踏上算法与逻辑的奇妙探险
  • 法润青春,共筑青少年法治教育防线
  • 佛大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 “横”亘山川志更坚,“坎”坷路途心愈红 ——追寻“浙东红村”的红色文化脉络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