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燃动机助力科普教育 红色传承铸就未来希望
7月11日电(通讯员 张一舟)为积极宣传和践行科普教育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传承红色基因,7月11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蓝色燃动机——科教黔行”团队走进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新区礼仪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团队充分发挥高校科普教育资源优势,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参观、科创教育宣讲、安全教育宣讲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团队还参观了红色历史文化区,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赓续革命精神。
播下的种子,待发芽的树—一场走进小学的科普教育宣讲 在新时代的曙光下,基础教育如同沃土,渴望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
苏大学子充分发挥高校科普教育资源优势,结合团队学生专业特色,组建了包含文、法、理、工、农、商等多学科学生的团队。团队以“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为指南针,携手礼仪小学校长刘轶,带领孩子们驶向知识的海洋。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参观、科创教育宣讲、安全教育宣讲等一系列的参观、宣讲活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筑牢根基。
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参观,是一次次生动的课堂。绿油油的辣椒地和玉米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孩子们从观察到实践,从疑惑到领悟的成长故事。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身实践者。他们挥洒汗水,体验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从而深刻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图为刘轶校长向团队介绍礼仪小学种植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喻自豪 摄
科创教育宣讲,是一场场思想的火花碰撞。团队以苏州大学为窗口,展示了高等教育的辉煌成就,学生们聆听科技前沿的故事,感受创新的魅力,激发对科技发展的无限向往和创新梦想。
安全教育宣讲,是一次次生命的护航。在这里,学生们学会如何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保护自己,如何在风险面前保持警惕。这些知识,如同护身符,伴随着他们成长。
图为团队人员和孩子们的互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喻自豪 摄
刘校长深知,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心灵,激发潜能,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公平的机会和正确的价值观,她在宣讲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扶持政策,强调了教育公平与红色传承的重要性。教育公平的理念,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红色传承的教育,则如同历史的灯塔,指引着他们不忘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这一系列活动,如同春雨轻拂,润物无声,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构筑了坚实的根基。它们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国家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踏上红色文化之旅,完成红色基因的青春解读跟随黄勇书记的引领,“蓝色燃动机”团队踏上了红色文化之旅。
在罗氏故居,团队成员们被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的故事深深打动,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壮举,如同烽火岁月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村民们的自豪与怀念之情像纽带一般,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性。“我知道我是生长在五星红旗下,是革命先烈们给了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想知道它,了解它,去追寻它。”队长饶健程说到。
平溪村的红色历史文化区,作为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承载地,其修复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讲述着革命先烈们的不朽功勋。罗家三兄弟等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以及地下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行为和牺牲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图为黄勇书记为团队介绍罗氏故居及其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喻自豪 摄
在血洗磨刀溪、磨刀溪陈列室、范家石陈列馆等地,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团队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磨刀溪陈列室中央摆放了两把军刀。1935年3月19日,遵湄绥游击队在磨刀溪打仗,六个红军在附近通往三路镇的中间区域经历了一场恶战,这两把红军和游击队使用的军刀及其背后的故事,强化了年轻一代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传承。此外,通过讲述红军战士与当地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应对敌人的故事,展现了红军与民众之间深厚的信任和支持关系,凸显他们在艰难时期共克时艰的决心。
“忆往昔,红军遭围剿,浴血磨刀溪,革命精神今犹继;看今朝,深谷筑坝建水库,水润羊舞场,干群集力乡村兴。故道立碑,叙史为记,望桥兴旅,因赋勒铭。”最后,黄勇书记以一曲《望桥赋》结束了今天的讲解,并将伟大理想寄托于苏大学子,希望他们能够将家乡的红色文化传播出去,铭记于心。
图为黄勇书记讲解望桥来历和背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范维 摄
“我们希望出去的这些人们能够回来看到我们平溪村的发展,利用他们的资源,加入到我们家乡的发展当中。”寻访过程中,一位村民对团队的各位青年说。村民们希望红军的英勇事迹能够像月亮山破云而出、光照万里一样,不仅照亮自己的家乡,更能够变成一种希望、一种凝聚力,普照生生不息的群众和万物。这种愿景不仅是对红军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村民们的自豪与怀念之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夕阳西下,此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从劳动实践基地的勃勃生机到科技教育的展现;从校园里的青春活力到红色文化的深刻教育,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绘制了一幅新时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生动画卷。站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头,“蓝色燃动机”团队不仅在积极宣传和践行科普教育活动这一理念思想,致力于把知识分享给孩子们,更不断去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用青春的实际行动支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图为黄勇书记和团队在陈列室前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范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