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这是发生在许多贫困地区的现象。为确保贫困百姓真脱贫,我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因病致贫、因生态致贫的百姓进行统一安置,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深入探究居民“搬得出”后续发展工作,2024年7月6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幸福‘迁’万家”暑期实践队来到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着重走访考察全国“十三五”期间表彰的“美丽安置区”——夏桥镇徐家湾安置区,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案例——黄桥镇两湾新村安置区。

图为黄桥镇两湾新村安置区社区广场。 通讯员 欧扬曦 摄
“幸福‘迁’万家”暑期实践队首先来到了颍上县夏桥镇徐家湾安置区,与安置区负责人、徐家湾安置区党支部书记徐多博进行座谈,细致了解当前安置区的发展状况,重点关注搬迁前后居民的就业收入情况,聚焦分析搬迁后居民是否实现“稳得住”、“能致富”。随后,在徐书记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参观了安置区内的益安服饰扶贫车间,从车间人员到车间运作,徐书记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展现出徐书记对安置区发展的深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此次由徐书记亲自带队的参观活动,不仅加深了调研团队对徐家湾安置区实际情况的了解,更加展现出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崭新风貌以及国家政策的积极导向性。

图为徐家湾安置区扶贫车间外貌。 通讯员 欧扬曦 摄
结束对夏桥镇徐家湾安置区的详尽考察后,调研团队来到了黄桥镇两湾新村安置区。在与安置区王书记的访谈中,调研团队了解到两湾新村安置区包括抱湾社区、双楼社区、新庙社区三个社区,由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河抱湾社区。
王书记向团队人员着重介绍了两湾新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就业现状、收入水平等情况,随后带领调研团队参观了安置区居民房屋、服务大厅、娱乐场所以及已投入使用的两个扶贫车间——杰阳服饰有限公司和安徽爱乡音服装有限公司。在参观过程中,王书记也向团队人员讲述了安置区发展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以及一些困难。

图为两湾新村安置区扶贫车间外貌。 通讯员 欧扬曦 摄

图为两湾新村安置区为民服务大厅。 通讯员 欧扬曦 摄
对颍上县两个安置区调研完毕后,调研团队开始整理和安置区负责人的访谈记录以及从安置区内收集的调查问卷,明显发现,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后,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居民获得了更便捷的生活条件以及更高水平的收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效果显著。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渠道促进搬迁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幸福‘迁’万家”调研团队也将持续关注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深入基层,探究民生福祉,为民发声。

图为调研团队在两湾新村安置区扶贫车间的合照。 通讯员 欧扬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