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探索灞桥遗迹,赓续历史文脉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探索灞桥遗迹,赓续历史文脉
为传承历史与记忆,感受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2024年7月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灞桥区开展了关于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形式,深度了解灞桥区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程度。
调研团首先来到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进入博物馆,他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同他们诉说着远古先民的故事。队员们在遗址入口,展览区以及休息区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了问卷发放。游客们对于参与调研的态度也在队员们耐心地解释下由犹豫逐渐转变为支持,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并且积极参与。在问卷填写的过程中,成员们观察到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有着不同的见解。年长的游客更多的回忆起自己与文化遗产的深厚感情,而年轻的游客则更关注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调研团成员们发现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需要政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加强宣传,完善机制,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
离开半坡博物馆,调研团前往了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街区。在这里成员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古朴而庄重的大门,牌匾上的字迹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镜头从远景缓缓拉近至近景,每一处建筑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陶瓷艺人用灵巧的双手将泥土幻化为精美的艺术品,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而刺绣艺人们则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布匹上绣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从陶瓷制作与刺绣技艺,再到传统戏曲和民间表演,每一项技艺都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
队员们尤其被那些传承人的热情与执着所打动,在与耀州瓷器店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中,他们更加了解了作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的耀州窑,烧制于唐代,鼎盛于宋代的耀州瓷,有着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通过负责人对耀州瓷历史,工艺及其特点的讲解,成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些文化遗产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寄托。他们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古老的技艺传承至今,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此次调研,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子们深刻认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地调研中,调研团成员们见证了历史遗迹的沧桑与美丽,也感受到了保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他们也认识到只有加强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因此,调研团队成员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共同守护人类的文化根脉。面对复杂的保护问题,他们不断学习、探讨,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类似的活动,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定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张凌寒
通讯员:白子君
作者:白子君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反诈宣传进乡村,凝心聚力筑平安
- 2024年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明眸识骗,青春护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略阳县城关镇谢家坪开展实践活
- 07-19
- 食品安全每一天健康生活每一年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真相宣讲团食品安全宣讲活动,7月9日下午于建设街道上恰其社区为社区居民讲解食品安全问题,科普食品安全知识。
-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