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姜村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习近平
下姜村的转变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无数个乡村里,曾经的下姜村不过是卧于贫困中的一粒微尘。如今,这个当年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打了一个翻身仗,成为“绿富美”的村庄。山坞变身产业基地、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村容村貌整洁和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靠“八八战略”的指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启迪、科技扶贫的实践发展起来的下姜村,是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型代表,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试验田。
下姜村口立着的“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九个大字,娓娓述说着这个小山村的山乡巨变。
生态好才有生活好
这里也被誉为“梦开始的地方”——2003年至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来到下姜村实地考察,和乡亲们一起,探索科学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
乡村要振兴,生态环境必须先改善。很快,省农村能源办的专家到了,资金也落实了,村里建起了沼气池,厕所、猪圈、牛舍里的粪便污水,都流进了密封沼气池,村子干净了,村里的生态好了,村民们有了沼气用,上山砍柴的也少了。
下姜村的翻身记,从根本上唤醒了村民保护生态的意识,彻底改变了以往通过“伐薪烧炭”向生态要生活的传统生产方式,让农民吃上了“生态饭”,打心底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环境,日子会过得更好”。有习近平同志的引路是下姜的幸运。下姜村的幸福,也是下姜人十多年实实在在奋斗出来的。
我们有幸从民俗老板那里得知“下姜感恩日”。因为2017年11月9日,下姜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干部群众寄来亲笔签名的十九大首日封。为了感恩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姜村村民把每年的11月9日作为“下姜感恩日”。
乡村振兴在路上
下姜村坐落于杭州市淳安县西南部,素有“雅墅峡涧”的美称。早在800年前建村时,这里就被先祖赋予了绿水青山的美好期许。2001年之前,这里属于偏远山区的偏远山村,人穷、环境差、交通不便,山林乱砍滥伐严重,有100多个露天厕所,猪粪遍地,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村子周边流传着顺口溜:“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据统计,直到1998年,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仍不足2000元。
下姜村的乡亲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指示要求,从科技兴农、产业兴农、艰苦奋斗、做优环境、盘活资源、完善机制入手,坚定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穷山村向“绿富美”的飞跃。
乡村振兴,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生态宜居,重点是转变村民的生活方式。
事实也证明,下姜人路子走对了。生态变好了,脑袋也“变富了”。眼下,下姜人自发创业激情高涨,根雕店、酒吧、奶茶甜品店等有城市生活风味的店铺逐渐落地开花。一大批外出谋生的下姜人,也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许多人都已回乡创业。我们有幸采访到二十大下姜村人大代表姜丽娟书记,通过和她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对下姜村又有了新的了解和看法。
经过这一次的实践调研,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体会到了国家对基层人民的悉心照顾。乡村振兴还在路上,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该紧跟党的步伐从梦开始的地方,追寻内心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