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苏大学子三下乡 红色印记五卅寻根:寻声五卅宣讲团

发布时间:2023-08-1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涵盖不同历史阶段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为弘扬红色文化,领会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思想基点、本质要求、内生动力、科学思维、世界情怀,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寻声五卅”宣讲团开展了在五卅路进行的“寻红色印记,汇奋进力量”社会实践活动,针对五卅路附近的多个红色文化地开展了调查、宣讲、访谈等工作,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的号召,宣传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本次活动,团队围绕五卅路的红色故事展开,认识五卅路周边的红色打卡地,团队队员走访了解五卅路红色革命地点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录制宣讲视频,带领大家探寻家五卅红色故事,向广大群众宣传五卅红色文化,回顾红色历史记忆。

7月7日起,宣讲团就开始组织线上分享会,大家提前备好功课,分享对五卅路的认识,了解五卅路周边五卅路纪念碑、同德里,同益里、苏州公园的相关故事,初步做好分工,并展开了为期4天宣讲内容的讨论。于7月11日前确定了每位队员的实践地点和宣讲文稿。在7月12日至23日期间,宣讲团成员在五卅路纪念碑、同德里,同益里、苏州公园3处地点进行历史背景了解和实地考察。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考察
五卅精神:勇往直前 不畏艰险
7月12日,团队队长陈玥汝率先前往五卅路纪念碑。五卅路纪念界石位于五卅路与治民路的交界处,纪念碑的主体雕塑由江南造船厂制造,它用红色的字体映射了这一运动背后的精神——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的精神!每年五月份,都有社会各界人士来到石碑前,送上鲜花、缅怀先烈。陈玥汝同学详细介绍了五卅路上爱国运动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在陈玥汝同学的视频宣讲下,我们不仅了解了五卅路上可歌可泣的红色运动,也认识了一往无前、不懈奋斗的苏州人。
 
图为宣讲团队长陈玥汝在宣讲中介绍五卅路历史
两里弄:历史建筑 民族文化
7月19日,宣讲团成员司泰然来到五卅路旁边的两条百年里弄——同德里,同益里,参观苏州有名的民国时期建筑群,欣赏当时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在他的视频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它的名字来源的趣闻和在这小小的弄堂里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如今的它们作为历史的遗迹,坚守在这一隅的居民,越来越少,只剩下摇着蒲扇打牌的老年人,可它们精美的外表无不彰显着他们曾经的辉煌。
 
图为宣讲团成员司泰然和摄影师徐璐为拍摄进行初步构图

苏州公园:山水交融,薪火相传
7月23日,宣讲团成员吴一霏来到五卅路旁的苏州公园,欣赏其中亭池花木,共同追忆沧桑之园,传承红色血脉。在视频介绍中,我们可以知晓苏州公园的曲折生命历程,几经破坏修整完善才保留其法式花园与中国自然山水交融的布局风格。苏州公园不仅仅是苏州的文化载体之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红色精神的传递着,是红色故事的讲述者。
 
图为宣讲团成员吴一霏介绍苏州公园的图片

历史传承是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了解革命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红色精神所蕴含的伟大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充分了解五卅历史,深刻革命精神,再通过文字宣传、现场讲解将历史场景重现在我们眼前。截止2023年8月5日,实践团已成功在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公众号和微博推出六篇宣讲推送,阅读量超过两千,反响良好。

团队线下的考察活动虽然已经接近尾声,可五卅路的历史还在延续,红色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寻声五卅不仅是简单的参观介绍,更多的是领会每一个旧址、每一个纪念碑背后的精神,学习前人先进榜,深刻践行自我实践。时光荏苒,如今,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是红色的种子一直在这里生根发芽,新一代青年也必将循着先辈的足迹,走出新时代的“红色印记”。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五卅运动纪念碑前合影
作者:苏州大学寻声五卅暑期实践团 来源:苏州大学寻声五卅暑期实践团
  • 苏大学子三下乡 红色印记五卅寻根:寻声五卅宣讲团
  • 福农大三下乡队伍:赴将军山调研学习
  •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青海省海晏县暑期社会实
  • 配合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城市
  • 为提高大众节约意识,让人们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并扩展同学知识面、丰富学生实践经
  • 08-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