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东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小棚养虾造就大幅增创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青年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于7月8日上午,广东海洋大学海创智渔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徐闻县湛江海大小棚虾养殖园区,开展“云控物联智慧兴渔,数字互联深化兴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把政策、科技、人才送到基层,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展现广海学子青春风采,以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海创智渔三下乡实践队参观寻访徐闻县湛江海大小棚虾养殖园区

小棚养虾前景广 编织绿色致富梦

  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是近年来在江苏如东的一种新模式,由于产量高、效益好,该模式发展较快,周边地区纷纷效仿,创造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史上的神话,形成远近闻名的“如东小棚”模式。然而不比江苏地区“小棚养虾”模式的蓬勃发展,广东地区的许多养殖户对这种模式仍处于观望状态。“像搭这样一个小棚,光搭建成本就高达两万,由于前期投入过高,以及广东这边的养殖户对这种新型模式能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许多人不敢贸然尝试。希望我们能将这种模式在湛江成功落地,让更多的人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再为传统养殖模式所困,也为对虾的养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该养殖园区内王其华经理如是说到。

  园区内王其华经理为队员们讲解小棚养虾的来源及特点

       面对来自江苏如东的养殖新模式,不同于其他养殖户瞻前顾后的态度,王其华经理大胆实践,将其在湛江徐闻实现落地,并根据湛江气候炎热的问题,对小棚进行了改造。“江苏那边的小棚一般长45到50米,但由于广东气温较高,为了保证通风良好,保持棚内水温稳定,棚长较之前缩短到36米。”园区内管理人员介绍。

  大胆的实践,创新的改良,让小棚虾养殖在湛江成功落地,现在养殖园内对虾最低存活率达到66%(产量达1000斤/棚),最高甚至可达到100%的成活率(产量达1500斤/棚),而一般情况下小棚中对虾成活率达80%到90%(产量维持在1200斤/棚)。“产量提高如此之多,是否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呢?”面对小棚养殖如此大的产量提高,实践队成员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实际上并不会造成环境破坏,这种小棚养殖模式采用半菌半藻的养殖模式,菌藻合培,形成内循环处理水体,反而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养殖排出的废水也不会直接排海而是集中收集在一个池子中,经过沉淀和污水处理后排出,沉淀物也会被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来促进绿色循环发展。”养殖技术人员耐心地答到。园区内王其华经理也表示绿色发展是渔业饲养的根本理念,即便追求产量,也会基于绿色发展的基础之上。

技术人员带队员们进入小棚实地参观并介绍小棚养殖采用的菌藻合培的模式
产学融合促发展 智慧渔业展新貌

       在与王其华经理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也了解到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没有在养殖前期进行虾苗的病原检测,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基地希望能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由基地提供实践地,学校水产专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从而落实在实践中开拓进取、产学融合的实践理念。

  “目前来说我们的小棚养殖模式还是较为先进的,若是未来走工厂化路线的话,我们将会考虑走机械化、智能化的道路。也希望能够通过智慧渔业化的养殖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大学生和客户选择加入。”王其华经理对实践队带来的智慧渔业的发展理念表示肯定,也提出现在养殖基地中就希望可以引进先进的养殖机械设备解决水质问题。通过与王其华经理的交流,队员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养殖场的现实所需,也为实践队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

  经过本次三下乡实践,队员们对小棚养虾、养殖现状及痛点问题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实地体会到水产养殖基层工作的不易,更真切地理解发展智慧渔业的必要性。通过水产养殖实现乡村振兴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乡村的希望在青年,需要一代代青年人前赴后继地努力,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实践落地,贡献一份力量,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

  团队成员与园内管理人员合影

时间:2023-07-11 作者:顾瑛 来源:团队成员 关注:
  • 广东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小棚养虾造就大幅增创
  • “穿花纳锦”社会实践团队关于“三闾刺绣”文化的调研报告
  • 岭南师范学院“红树启航”社会实践队成功举办红树林科普宣讲
  • 探木兰溪千秋水利,感闽中人同心为民 ——福医暑期实践队参
  • “情牵留守,爱暖童心”暑期社会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