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都,中华梅州”,位于梅州市北部的平远县,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处,是广东省东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更享有“世界客都文化始祖地”的美誉,属原中央苏区县。
近年来,为响应乡村振兴,平远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省红色村——仁居村为中心,将国道358线沿途的八尺镇角坑村、差干镇五指石景区、差干镇松溪河景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推出“平远红色记忆景观廊道”旅游路线,掀起红色文化旅游、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有效带动乡村人气,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为深入探索乡村红色旅游业如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来自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会计学院与文化与地旅学院的六名学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号召,成立调研队伍前往梅州市平远县开展实地调研,于8月上旬到八尺镇角坑村、仁居镇红四军纪念馆等地进行探访调研,并尝试通过网络媒体、制作宣传册等方式扩大平远县红色旅游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度。
第一站,调研队伍在八尺镇农业农村办官贤鑫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八尺镇角坑村。队员首先与角坑村村委进行交流,获知角坑村有制作一份关于角坑村的宣传手册的想法,以此使角坑村的知名度扩大,调研队伍也承诺后续将为宣传册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在官贤鑫主任的带领下,调研队伍来到了角坑村红色驿站,通过官主任的详细讲解,队员们深入学习了角坑村的红色背景以及红四军三进平远等红色历史。随即,官主任带领调研团队重游了当年红四军走过的道路“梅州岃”。参观途中,不少红四军在当地进行政治宣传时留下的真实遗迹映入眼帘,队员们对角坑村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
调研过程中,调研队伍对八尺镇角坑村肖宜聪书记进行采访。肖书记表示:“在发展、建设平远红色记忆景观长廊的过程中,作为此路线的重要地点之一,角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得到了明显改善,亦拉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且八尺镇角坑村在党学教育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周边县区党课教育的首选之地。”八尺镇角坑村作为平远县红色苏区之一,有力发展当地红色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工作。
次日,调研队伍来到仁居镇的平远县红四军纪念馆。展馆详细记载了红四军三进平远、九月来信等红色历史,并通过VR,多媒体影像技术、3D现场视频等现代科技技术重现了当年红四军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党的烽火岁月,增强了游客们的体验感。成员们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革命教育,纷纷感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随后调研队伍对红四军纪念馆讲解员韩菲女士的采访中了解到,红四军沿途进行了多次政治宣传,留下了许多宣传标语,馆内参观到的红色标语部分都为真实遗迹。据悉,平远县是整个广东省红军标语最多且最集中的一个县,共有123条,其中仁居镇有114条,而这些红色宣传标语即为仁居镇红四军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在采访中韩菲女士提及:周围村民纷纷表示,在红四军纪念馆布展后,周边的饮食住宿产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在韩菲女士的指引下,调研队伍参观了仁居古镇、红军街等红色遗迹,亲自感受到古镇在实施乡村振兴后的巨大变化。如今的仁居古镇展现出了一派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平远红色记忆景观廊道”以重走红军路为主要主题,具有重大历史教育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当前,平远县正坚持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革命苏区、红色港湾”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打开方式”,不断为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打造新阵地、丰富新载体、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