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牢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天津工业大学积极组建由各族学生组成的“石榴花开,籽籽连心”民族团结宣讲团,并于2022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2022年7月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新疆各地开展了宣讲实践工作,旨在通过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民族政策科普志愿服务等方式,面向各族群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民族政策科普等活动,汇聚青春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不断铸牢“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携手共进,青春向党融于心
为进一步规范实践队员在民族团结中的调研宣讲工作,实践队多次组织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主题活动。实践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线上组织十九大会议精神,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让队员对于实践的方向和意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坚定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理想信念。
深入社区,民族团结践于行
祖力皮卡尔同学以“维护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进行演讲“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团队成员祖力皮卡尔同学在社区升旗仪式以“维护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进行演讲时说道。祖力皮卡尔同学引用军民一家亲的卡德尔大叔、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和在帕米尔高原坚守了五十多年的吴登云医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呼吁群众向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共同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多种形式,深化民族团结意识
伊尔盼同学来到新疆喀什市阿克喀什乡库勒村社区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
伊尔盼同学来到新疆喀什市阿克喀什乡库勒村社区,走进居民家中,给老人和孩子们讲讲故事,教教汉字,话话家常,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伊尔盼同学说:“我是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我上学期间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和同学,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居住,相处起来特别团结。相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习独有的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我感觉认识彼此大家都很幸福。”伊尔盼同学以身作则感动了不少群众,群众帕提古丽表示:“我受教育条件限制,没有机会走出家乡像伊尔盼同学一样去沿海发达城市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一直很有遗憾。我儿子明年高考,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56个民族一家亲,我也会教育我儿子向各族先进榜样学习,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郑晓磊同学在蒙古族幼儿园开展“红色故事+普通话”的教学活动
团队成员郑晓磊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蒙古族幼儿园。察哈尔右翼后旗是当地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比较大的一个旗县,普通话普及率较低,在与校方沟通后,利用小朋友们自习的时间开展了这次“红色故事+普通话”的教学模式。郑晓磊同学与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朗诵红色诗歌、歌唱红色儿歌、讲述红色故事、互动红色游戏等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孩子们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带领他们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在幼小的心灵里培育了民族团结友爱的种子,从小就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郑晓磊同学交流中也不忘鼓励当地的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将民族团结的美好品德用实际行动传承下去,在未来做一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有志青年。
在这一个月实践过程中,受益群众达500余人次,同学们也在宣讲中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一层的认同感和和归属感,对民族政策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并且通过走访当地居民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思想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深刻意识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并非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而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毕生奋斗的目标。各族青年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响应祖国号召,扎根基层,助力各民族交往交融更加广泛深入,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也应该时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党爱国融入实际行动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