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保障社区居民的生活,充分利用集体用地的经济效益,增加居民收入,耿山口社区于今年7月份开始建设社区大棚。调研团队为了解社区大棚的具体情况,分别于7月24日下午、7月27日下午、7月29日下午三次到访社区大棚,于大棚的负责人交流。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耿山口社区大棚投入900余万,预计工期为2-3月,约十月中旬竣工。大棚的最大单棚面积达2.5亩,最小也接近2亩,共计48个棚,所以大棚的种植面积将会超过百亩,且土壤样本已上交至市农科院进行土壤分析。8月10日,土壤检测报告已返至社区,社区将报告向调研团队分享,团队成员就已掌握数据,对大棚种植作物进行分析。
由于耿山口社区的土地经黄河水冲积,所以土质多为泥沙混合质和沙质,且经水流的冲刷,土壤中的有机质、无机盐等含量较低。
所以社区大棚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深度的土壤改善。一、粮肥轮作。实行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合理轮作,做到用地养地,既能使农作物丰产又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二、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是一种快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常用的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成分,施入土壤后经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 三、调节有机质分解速度。土壤的含水量、通气性、酸碱性等,都影响着有机质的分解率。因而,适当控制土壤的水、气及PH值,可以调解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四、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固定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可与有机污染物结合,使之失去作用,作为还原剂改变其结构,使之失去作用。
其次由于大棚的受众主要是社区居民,所以要做好大棚的宣传工作,让老百姓明白承包大棚将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善,让他们真真正正地在大棚项目中吃到福利,同吃共同富裕的大蛋糕。还应教授社区居民大棚中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让社区居民的种植技术更加娴熟,经济收入更高。
大棚的种植不是一蹴而就的,大棚种植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挫折,所以大棚的种植者需要不断积累种植经验,可以去大棚种植业发达的地方学习、参观。要重与科技结合,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的作物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大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