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安徽省图书馆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阳蹲下身,将最后一块拼图嵌进合适的位置,抬起头时,看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好奇地往他的展示板上张望。
“哥哥,这是什么呀?”小女孩的声音像含着颗水果糖,甜滋滋的。
陈阳笑了笑,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这是我们做的桥梁模型,你看,这个是拱桥,那个是斜拉桥。”他指着展示板上不同的桥梁图片,耐心地解释着,“就像你们家门前的桥一样,这些桥能让人和车子安全地过河。”
今天是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翱翔之翼”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图书馆开展科普活动的第一天。作为团队负责人,陈阳提前一周就带着队员们来图书馆踩点,和工作人员反复确认活动流程,把准备好的桥梁模型、水利实验器材小心翼翼地搬到活动室。此刻,活动室里已经热闹起来,二十多个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围在不同的展示台前,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小林,你的水循环实验准备好了吗?”陈阳朝着不远处的队友喊道。
林薇正蹲在地上调试着一套由塑料瓶、软管和小水泵组成的简易装置,听见招呼,抬起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放心吧阳哥,保证没问题!”她拍了拍手,朝围过来的几个孩子招招手,“大家过来看看,这个实验能告诉我们,雨水落到地上后,会去哪里哦。”
陈阳刚转过身,就看见一个小男孩正蹙着眉头,盯着桌上的拼图模型发呆。那是个用泡沫板和竹签搭建的小型桥梁模型,刚才被几个孩子不小心碰散了架,现在零件散落一地。小男孩的眼圈红红的,看起来快要哭了。
“别着急,我们一起把它修好好不好?”陈阳在小男孩身边蹲下,拿起一块泡沫板,“你看,这个是桥墩,要先把它固定好,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
小男孩抽了抽鼻子,点点头,伸出小手拿起一根竹签:“哥哥,这个是不是要插在这里?”
“对啦,你真聪明!”陈阳鼓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桥梁最重要的就是稳固,就像我们做人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站得稳。”
他们一边拼搭模型,一边聊天。陈阳得知小男孩叫乐乐,今年上二年级,最喜欢的就是拼积木。“我长大以后想当工程师,盖很高很高的桥。”乐乐骄傲地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陈阳心里一动,从背包里掏出一本桥梁图鉴递给乐乐:“这本书送给你,里面有很多漂亮的桥,你可以看看它们是怎么建造的。”
乐乐接过书,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活动室另一边,林薇的水循环实验已经吸引了一群孩子。她打开小水泵的开关,清澈的水流顺着软管缓缓流动,在不同的塑料瓶之间循环往复。“大家看,雨水落到地上后,一部分会渗进地下,一部分会流进河流湖泊,还有一部分会被太阳晒干,变成水蒸气回到天上,变成云朵,然后又变成雨落下来。”林薇边操作边讲解,声音温柔又清晰,“这就是大自然的水循环,就像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圆圈。”
“姐姐,那为什么会有洪水呀?”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问道。
林薇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有时候雨水下得太多太快,超过了河流和土地的承受能力,水就会漫出来,形成洪水。所以我们要修建水库、堤坝,就像给河流装了个‘水龙头’,可以调节水流的大小。”她指了指旁边的堤坝模型,“我们土木水利专业的哥哥姐姐们,就是专门研究这些的,希望能让大家的生活更安全。”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领着一位老奶奶走了进来。老奶奶头发花白,手里牵着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小陈老师,这是我们社区的留守儿童,叫丫丫,今天特意带她来参加活动。”工作人员介绍道。
陈阳连忙迎上去,蹲在丫丫面前,露出温和的笑容:“丫丫你好,我们这里有很多有趣的实验,要不要和我们一起玩?”
丫丫躲在奶奶身后,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陈阳拿起一个用吸管和彩纸做的小风车,轻轻一吹,风车就转了起来:“你看,这个风车会转,就像我们修建的风力发电机一样,能把风的力量变成电。”
丫丫的眼睛亮了起来,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碰了碰风车。当风车再次转动起来时,她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来,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好不好?”陈阳把丫丫带到水利模型台前,“你看,这里有个小水库,我们把闸门打开,水就会流到下面的农田里,庄稼喝饱了水,就能长得高高的。”
丫丫点点头,在陈阳的指导下,轻轻转动模型上的小闸门。当看见水流顺着渠道缓缓流动时,她开心地拍起了小手。老奶奶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孩子爸妈在外地打工,平时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真是谢谢你们了。”
陈阳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在一次校园科技活动中,对桥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他忽然明白,他们今天做的这些事,或许就能在这些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说不定将来,这里面就会有人成为工程师、科学家,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接近尾声时,陈阳组织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让每个人都说说今天的收获。
“我知道了桥是怎么建的!”
“我学会了水循环的秘密!”
“我以后要当工程师,盖最结实的桥!”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稚嫩的声音里充满了对科学的向往。陈阳看着他们亮晶晶的眼睛,忽然觉得心里充满了力量。这些孩子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只要给予阳光雨露,将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夕阳西下时,活动圆满结束。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和队员们告别,不少家长过来道谢,说这样的科普活动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陈阳和队员们收拾着器材,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阳哥,你看!”林薇拿着一张画跑过来,脸上写满了惊喜。
那是丫丫画的一幅画,纸上用蜡笔画着一座五颜六色的桥,桥上有几个小人在欢快地奔跑,天空中有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谢谢大哥哥大姐姐,我以后也要建桥!”
陈阳的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他想起出发前,指导老师对他们说的话:“科普不只是传播知识,更是播撒希望的种子。你们是未来的土木水利工程师,也是科学精神的传承者。”
走出图书馆时,晚霞正染红了半边天空。陈阳抬头望去,看见一群鸽子正从图书馆的屋顶飞过,翅膀在夕阳下划出优美的弧线。他忽然觉得,他们这支名为“翱翔之翼”的实践队,不就像这些展翅的鸟儿吗?带着知识与希望,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明天我们继续加油!”陈阳转身对队员们说,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队员们相视一笑,用力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场科普之旅才刚刚开始,而那些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希望。就像那些横跨江河的桥梁,连接起现在与未来,承载着梦想与希望,通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