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镜头内外,都是真情——记录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七天

    发布时间:2025-09-16 阅读: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曾芯瑶
  作为活动的队长,我此行还有一个更安静的身份——记录者。手持相机,我原本以为我只是一个旁观者,透过取景框去看、去捕捉。可当我真正走进马边,走进孩子们的眼睛、老人的皱纹和茶山的云雾之中时我才明白:我记录的,其实是一场青春的奔赴,是一次次温暖的相遇。
  
  教孩子画画:我拍下了光,而他们就是光
  在马边龙桥图书馆里,我拍下了队员们教孩子们画画的场景。彝乡的孩子们眼睛清澈,笔触却大胆而鲜活。他们画山、画云、画翩翩起舞的蝴蝶,也画我们这些“突然闯入”的大哥哥大姐姐。
  
  当我蹲下身,试图捕捉一个女孩认真涂色的模样时,她突然抬起头,把画举到我面前:“老师,这个送你。”画上是一个拿着相机的人,身后有一双很大的翅膀。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一直在找光,可他们本身,就是光。作为队长,我欣慰于团队的付出;作为摄影,我感动于无条件的信任。镜头内外,我们都在共同生长。
  
  敬老院的陪伴:那些快门无法完全承载的温暖
  在马边敬老院,我原本计划多拍一些“工作场景”:量血压、发水果、讲知识……但当我看到队员们自然地蹲在老人身边,手握着手聊天,听到爷爷奶奶用彝语混杂着四川话慢慢讲从前的事时,我悄悄把相机放下了几次。
  
  有些温度,不需要被拍下,却必须被记住。一位奶奶紧紧拉着队员的手说:“你们来了,这里就亮堂了。”我站在一旁,突然明白——这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一场关于陪伴的实践。我拍下了老人们脸上的笑容,但那天的温暖,早已溢出取景框。
  茶叶包装设计:走出画面,走进真实的大地
  这次我还多了一重身份:不再是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我们走进茶叶市场,走访农户、茶厂,听他们讲茶叶销售的难题、品牌发展的局限。我一边拍摄茶山云雾、农户采茶、制茶过程,一边和团队讨论如何把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
  
  当我最终拍下我们设计的那一套充满彝纹印记和山水意象的包装图时,我突然理解——“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专业的能力,回应真实的需求。作为队长,我自豪;作为摄影,我荣幸——因为这一切,被我真实地见证、记录。
  七天很短,短到我还有很多画面来不及捕捉;七天也很长,长到让一群青年人的脚步,真正踏进了一片土地的心跳之中。
  
  如果问我这次实践最大的成长是什么?那便是----我学会了放下相机,去握一双手;学会了拿起相机,不止为画面,更为那些值得被记住的心意。
  
  镜头无声,但情深如诗。马边,我们会一直记得——那里的孩子、老人、茶香,与曾经奔赴而去的我们。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