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助力乡村环境治理,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26 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组建 “赴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杜家堡村生态环保暑期社会实践团”,13 名人工智能专业 2023 级学子在指导教师王凯的统筹支持下,走进杜家堡村开展为期 7 天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动能。
前期筹备:精准对接,夯实实践基础
实践活动启动前,团队已完成多维度准备工作。一方面,负责人陈广鹏带领核心成员提前与杜家堡村村委会深度沟通,明确村庄主干道、河道沿岸、文化广场及农田周边等重点清理区域,并敲定垃圾集中处理点位,确保实践环节有序衔接;另一方面,团队组织全员系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简化划分为 “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 三类,通过模拟分类演练提升成员实操能力,为后续高效开展工作筑牢基础。同时,团队还完成了细致的人员分工,设立清理组(6-8 人)、宣传组(2-3 人)与记录组(1-2 人),并明确安全员李俊杰、信息员高院院的岗位职责,保障实践全程安全、高效推进。
实践落地:多点发力,守护乡村生态
7 月 20 日至 21 日,团队率先开展实地考察工作。成员们分组走遍杜家堡村各区域,详细记录村庄卫生现状,重点排查河道垃圾堆积、农田农药包装丢弃等问题,同步拍摄现状照片,为后续清理与宣传工作提供精准依据。
7 月 22 日至 23 日,垃圾清理行动全面展开。清理组按照前期划定区域,携带垃圾袋、夹子等工具分片作业,对道路旁的塑料瓶、纸屑,河道内的漂浮物,农田里的废弃农药袋等各类垃圾进行彻底捡拾,并严格按照分类标准分装;记录组则全程跟进,实时统计不同类型垃圾数量,拍摄清理过程与成果照片,形成 “清理前 - 清理中 - 清理后” 的完整影像记录。经过两天奋战,杜家堡村重点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清理各类垃圾百余袋。
7 月 24 日至 25 日,环保宣传活动走进村民生活。宣传组成员手持精心制作的环保传单,深入 10-15 户村民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废弃物回收价值,以及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对土壤和水源的危害;同时在村庄公告栏、文化广场等显眼位置张贴环保标语,引导村民树立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的意识。不少村民表示,通过实践团的讲解,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今后会主动做好家庭垃圾分拣。
7 月 26 日,团队开展总结复盘工作。成员们围绕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收获展开深入交流,梳理垃圾分类数据、整理实践照片,并结合考察中发现的农药包装随意丢弃问题,共同撰写《杜家堡村生态环保建议书》,建议村委会设立专门的农药包装回收点,建立常态化环保宣传机制,为村庄长效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青春担当:安全为先,践行实践初心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出发前,全体成员签署《安全承诺书》,承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纪律,自觉规避实践风险,并已告知家庭成员并获得同意。13 名学子均表示,通过此次实践,不仅将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更深刻体会到乡村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看到清理后的村庄变得干净整洁,听到村民对环保知识的认可,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成员马睿说道。
此次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引导青年学生服务基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实践团以实际行动为杜家堡村改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同时也让学子们在基层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坚定了用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守护生态环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