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图文)建工学院“红星闪耀”实践团扎根黄山中墩村:挂牌筑基地,寻根铸魂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杨文钰
  8月11日-20日,建工学院“红星闪耀”爱国主义实践团赴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中墩村,开展以“寻根铸魂・筑梦乡村”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团与中墩村村委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举行“马鞍山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为校地协同推进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搭建长效合作平台。
  
  扎根乡土:挂牌基地筑平台,搭建桥梁联实践
  
  8月12日上午,“马鞍山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中墩村村委会广场隆重举行。中墩村村委副书记杨忠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曹文华,马鞍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郑选斌、辅导员杨文钰、实践团全体成员及村民代表共同出席仪式。
  
  仪式上,杨忠和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中墩村的历史沿革、文化资源及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指出中墩村拥有丰富的徽州古建筑、非遗技艺与红色记忆,却面临文化传承乏力、宣传推广不足等难题,“实践基地的建立,为我们搭建了‘校地合作’的新桥梁,期待建工学子能带来青春智慧,助力古村焕发新活力”。
  
  郑选斌在致辞中强调,实践基地是学院延伸思政教育课堂、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以挂牌为起点,让学生在中墩村的山水人文中‘沉浸式’学习,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能力,同时为中墩村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注入青年力量,实现‘育人’与‘助村’的双向共赢”。随后,中墩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曹文华、村委副书记杨忠和与马鞍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郑选斌、辅导员杨文钰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红色牌匾的落地,标志着马鞍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与中墩村的合作正式迈入常态化、长效化新阶段。
  
  多维实践:寻根铸魂守初心,青春赋能履使命
  
  挂牌仪式后,实践团围绕“感知文化根脉、追寻红色印记、传承匠心技艺、赋能乡村振兴”四大模块,在中墩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深度实践,让爱国情怀在具体行动中落地生根。
  
  文化寻脉:感知基因解码路,探寻徽州底蕴深
  
  8月11日实践首日,实践团便以“徽州夜话”开启文化探寻之旅——村中长者围坐院中,讲述中墩村的古老传说与传统习俗,从“古村保卫战”的历史故事到“耕读传家”的祖训家风,让团员们初步触摸到乡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8月12日挂牌仪式后,实践团在学院党总支书记郑选斌、辅导员杨文钰带领下,探访徽派古建筑,在解说员的引导下细品徽派建筑标志性非遗技艺--“三雕”(石雕、砖雕、木雕):门旁抱鼓石的石雕卷草纹流畅有力,照壁上的砖雕山水人物鲜活呈现古时生活,梁柱间的木雕龙头传神灵动,每一处纹路都诉说着徽州人对吉祥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村文化站,团员们分组调研徽州器物、节庆习俗,梳理村庄发展脉络并撰写文化调研报告。实践团还亲手制作徽州糖糕,在揉面、塑形、蒸制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糖糕作为节庆美食承载的“甜蜜团圆”寓意,更从亲手制作的香甜中,初次触摸到非遗文化的烟火气。
  
  红色追寻:印记于心砺壮志,情怀家国植厚土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留下了哪些战斗足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墩村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带着这些问题,实践团走进谭家桥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通过瞻仰革命文物、聆听英雄事迹,重温皖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感悟革命先辈“为国牺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在聂家山老党员家中,团员们开展“口述历史”访谈,74岁的老党员程水龙(1951年出生,1969年入党)摩挲褪色党徽,回忆1949年冒雪送前线物资的经历,紧握双手道出“党员的命是老百姓的”的初心,还捧出珍藏党徽叮嘱传承精神,并带领参观聂家山红色展陈馆,临别嘱托守护文化根脉、肩负复兴使命。老人的讲述与嘱托,让红色基因深植学子心中,成为新时代奋进的精神动力。
  
  技艺传承:匠心守护瑰宝艺,文脉延续永流芳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能剪出徽州山水,也能剪出家国情怀。”在非遗传承人胡春霞的指导下,实践团系统学习徽州剪纸技艺,同时通过交流深入了解剪影中蕴含的吉祥寓意、地域文化符号,逐步掌握剪纸的构图技巧与文化内涵。此外,团员们还走进传统手艺人家中,学习竹编、木制器物制作,在刨木、编织的过程中体会“慢工出细活”的匠心。针对非遗传承面临的“断层危机”,实践团分组策划“我为非遗代言”方案,设计短视频脚本、撰写宣传文案,其中“剪纸+古建”的文创设计思路,得到了胡春霞的高度认可,“年轻人的创意,能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乡村振兴:青春建功献智慧,中墩未来共谱写
  
  “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8月18日,实践团开展“我为中墩做件事”志愿服务活动:在文化传承方面,团员们与村民共同制作鱼灯,历时6小时完成框架搭建、贴纸彩绘,为村庄传统文化活动添砖加瓦;在环境美化方面,大家手持扫帚、铁锹,清理村庄公共区域垃圾,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对古桥周边杂草进行清理、设置保护标识;在宣传推广方面,实践团为村内民宿拍摄宣传短视频,用镜头展现中墩村的古建之美、山水之秀,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丰硕成果:情系热土话新篇,校地携手谋发展
  
  8月19日晚,实践团在中墩村举办“寻根铸魂”成果展示会,村民代表、村委干部与实践团成员齐聚一堂,共话实践收获。会上,团员们通过PPT展示文化调研与口述史成果,分享非遗学习心得与推广方案,播放自制的乡村宣传短视频;由团员们编排的“徽州文化情景剧”,生动再现了中墩村的历史变迁,赢得现场阵阵掌声。8月20日上午,实践团举行成果汇报展演,将整理好的调研报告、口述史资料、影像素材正式交付中墩村村委,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读懂了徽州文化,更明白了‘爱国’不是口号,而是守护文化、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实践团成员程旭天在总结中说道。中墩村村委副书记杨忠和表示,将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持续与建工学院开展合作,“期待更多学子来中墩村,一起守护古村、发展乡村”。
  
  据悉,建工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地协同”实践育人机制,定期组织学生赴中墩村开展文化调研、支教帮扶、文创开发等活动,让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锤炼本领、增长才干,以青春之力书写“寻根铸魂、筑梦乡村”的新篇章。
  
  (撰稿:杨文钰)
三下乡推荐
  • 探寻非遗魅力,传承中华文脉
  • 7月10日至7月11日,烟台理工学院“溯往寻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开启一场文化体验之旅,用行动传承中华
  • 2025-08-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